母亲思语 故乡恋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母亲思语 故乡恋曲

母亲思语 故乡恋曲   内容摘要:林风眠从坚实的中国传统中走来,与西方艺术观念和绘画形式相融会,其独特而富于表现力的灵动画面,用中国绘画造型规律结合西方印象派及后期印象派色彩运用和构图意识,在灵动的画面形式中透出中国文化的独有气质。林风眠的艺术及绘画形式脱胎于西方艺术理念,准确而极富创造性地表达出完全中国化的感受。毫不讳言,林风眠是20世纪开启中国现代绘画的领军人物之一,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传统 形式 中西并存 兼容并蓄   初次见到林风眠的画册还是上中学时,不能完全看懂,总被画面中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浪漫色彩、装饰风格所深深吸引。当然那时也不懂这些,只是觉得好看好玩,还饶有兴致地临摹了其中的一幅《静物》,完成后上墙展示,得到大家的赞许,在那时的笔者看来那是最大的奖赏,至今回忆起来仍不禁自喜。也许是得到赞扬的缘故,或是笔者被震撼于其绘画中所迸发出的“稚气”和“诗情”,也未可知。总之林风眠的“形式”是少年挥之不去的天真梦境。   鸿蒙初开混沌成气,宇宙洪荒元气居中,六合八荒归服中央。“中国”得天独厚,万象繁茂,轩轩如朝霞举,志得意满;鄙夷四方;洋洋洒洒五千年,忽一日风云突变,鸦片吸髓,枪炮敲骨,甲午胯下辱。梦魇中惊起四顾,欧美寰宇遍插彩旗,东瀛近邻,“鹿鸣馆”馆主们全力推演脱亚入欧。中西文化相互冲撞,其势不可挡,振臂者欲力挽狂澜于亟亟,高呼“科学救国、民主救国、文学救国、美育救国”,追求思想、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勃发的号角吹响。以“美育救国”冲锋陷阵的佼佼学子林风眠,揣着强烈、矛盾、热情的美好理念,漂洋远渡法兰西成就他的梦想。   林风眠在1920―1922年,先后入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绘画。留法时他徜徉于罗浮宫,在印象主义、野兽派、立方主义等艺术作品里沐浴阳光、流连忘返,于东方博物馆驻足于中国陶瓷艺术汲取营养,把西洋绘画理念及技巧融东方虚静含蓄中。在西洋绘画的洗礼下,对中西文化有着准确的把握和清醒的认识,天道酬勤,学成归国后,历任北平艺专校长等。林风眠一生历尽坎坷、多有变故,后定居香港,1992年在香港辞世。   他主张中西合璧、洋为中用,深入研究当时西方的各种绘画流派和风格类别。教学中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发掘自我个性,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变革。英国人M.萨利文评价说:“林风眠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已是世界公认的了。特别在中国画改革的路上建树更多,林风眠的绘画形式是独特而富于表现力的,从中国坚实的传统中走来,把东西方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形式融会贯通,用中国绘画造型规律结合西方印象派及后期印象派的色彩运用和构图意识,从其灵动的画面形式中透出中国文化的独有气质,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林风眠的绘画题材和描写内容是别具特色的,例如京剧人物、室内静物、渔村沙翥等,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富个人色彩。其绘画意境悲凉、孤寂、旷远、诗意抒情的风格;形式上多采用正方构图,画面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他毕生努力用西画手段来反映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一个执著的艺术理想主义者,把毕生精力用于中国绘画的改革与创新,其绘画形式造就出和谐共通的艺术语言。   林风眠在西画的技巧和观念上,能将“虚”的艺术因子移植到画中去,这是一个与“意境生命”攸关的前无古人的两难命题。老子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西方人很难理解东方哲学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晦暝理念。哲学家往往静观领略艺术品对心灵的启示,以精神与生命的表现为艺术的价值;艺术家则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点。中国园林营造中“借景、分景、隔景”的形式手法,凭楼台、亭榭、回廊迂回发幽邃情思。中国画中的“空白”形式,“计白当黑”、以虚为实、以实为虚、“虚”的空灵造化尤为明显。老子有“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欲出”句。王维诗云“徒然万象多,澹而太虚缅”;宋人范?文《对床夜语》有“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清人笪重光《画筌》中写道:“实景清而空景显,真景逼而神境生”。在“虚实相生,自然物化”中,林风眠作品中所表现“实”的坚韧与“虚”的空灵,与他对中国陶瓷瓷绘研究和借鉴分不开,他的画像抒情诗,但从不题诗于画。   林风眠的《荷塘图》取蓝、紫、绿等色调和黑色画出水面的层次,以明度不同的暖绿绘荷叶、浮萍等,用橘黄、粉白来提出高光,表现荷花的娇美质感,在黑与白、亮与暗的互相映衬中描绘水雾迷蒙、暮色笼罩的荷塘堤岸,绘制精微,景致幽远。如他的《芦雁图》(见上图),画面上空阔的河面映着远山的倒影,阴霾四合的云天渲染着寥落气氛,而在风中摇曳的两重芦苇和逆风飞翔的孤雁,则陡增了画境的孤独和忧郁。借宗白华先生的诗,“飙风天际来,绿压群峰暝。云罅漏夕晖,光写一川冷。悠悠孤雁飞,淡淡孤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