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心雕龙》文体论科学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心雕龙》文体论科学价值

论《文心雕龙》文体论科学价值      《文心雕龙》中的文体论,是刘勰文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刘勰本人的精心安排,将五篇总论(即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与二十篇文体论归结为上篇。我们不难看出,刘勰虽然是一个佛教徒,他的世界观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但他在具体论文时,却清醒地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他的整个文学理论思想体系的建立,是筑构在扎实的文体论基础之上的。   一、论文叙笔,囿别区分    “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进行任何科学研究项目,首先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分类,再对分类进行比较,要求做到“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找出其特殊点和相同点。刘勰在评论历代文体时,就是这样做的。他善于用历史的发展眼光来审视各种文体的发生和发展状况以及继承变化等特点。他重视历代政治、社会、风俗习气的盛衰变化,考察探索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根源,从各种文体的兴起和发展轨迹中,得出文学创作的普遍规律。在文体论的分类上,刘勰吸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文笔之争的正确成果,按照文与笔的顺序来安排各种文体,在《总术》篇中,他谈到自己对文笔之争的看法: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夫文以足言,理兼《诗》、《书》,别目两名,自近代耳。颜延年以为: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请夺彼矛,还攻其盾矣。何者?《易》之《文言》,岂非言文?若笔不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将以立论,未见其论立也。予以为:发口为言,属笔曰翰,常道曰经,述经曰传,经传之体,出言入笔;笔为言使,可强可弱,六经以典奥为不刊,非以言、笔为优劣也。”   二、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   刘勰对各种文体的源流演变以及其创作特征的分析,是遵循着他对文体论所立下的四条原则,即“原始的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兴统”。这样,依照这四条原则,就把各种文体的分析研究纳入了科学的研究程序之中。刘勰对各种文体的历史发展,源流演变的???述,既全面深刻,又恰当准确。如在《诠赋》篇中,文章一开头就指出:“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这就是释名以彰义。刘勰以历史的眼光,从上古时代的“献诗”、“赋诗”一直到秦代的杂赋、汉赋、晋赋,这就是“原始以表末”。文中还提到战国时的荀卿《赋篇》,宋玉的《风赋》和《钓赋》,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贾渲的《鹏鸟赋》等篇。再从“赞”这种文体的历史发展分析,也可看出刘勰论文,“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的特点。“赞者,明也,助也。昔虞舜之祀,乐正重赞,盖唱发之辞也。及益赞于禹,伊陟赞于巫咸,并扬言以明事,嗟叹以助辞也,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至相如属笔,始赞荆轲,及迁《史》固《书》,托赞褒贬;约文以总录,颂体以论辞,又纪传后评,亦同其名。而仲洽《流别》,谬称为“述”,失之远矣。   指明从流传在口头上的赞叹之言发展到文章中成为赞辞的过程,分析了赞辞由单纯的朴素语言美,演变为《史记》、《汉书》中赞语的典雅美,且兼有褒贬之功用。刘勰接着进一步指出,郭璞写的《尔雅图赞》,赞语不仅仅限于赞美和批评人物及其行为,而且可以广泛用于对动植物进行褒贬,这样,赞这种文体的范围就大大地拓宽了。   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刘勰文体论的科学价值,还表现在他对不同时代的文体和作家进行解剖和论证时,能扣紧历史发展的脉搏,紧紧抓住文体的特点特色,特别注重各种文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尤其是注重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文学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每一个作家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他们创作的各种作品,在政治艺术上自有高低优劣之分。刘勰以历史发展的观点,将作家与作品放置各自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冷静地进行分析,对作者的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作出公正准确的判断。在论述五言诗的发展时,刘勰对建安和三国时期的作家和作品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在《明诗》篇中,刘勰指出:“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聘节;王、徐、应、陈,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若乃应璩《百一》,独立不惧;辞谲义负,亦魏之遗直也。”在这里,刘勰指出了建安诗歌以曹丕、曹植的成就最高,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徐干、应汤、刘桢,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可与曹氏兄弟“望路而争驱”。刘勰对诗人们的诗歌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作了精确的概括。在对建安和三国时代的诗歌评价上,突出了建安诗歌的成就。对正始诗歌既指出有玄学的倾向,同时又指出嵇康、阮籍的成就,并简括地分析了嵇、阮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   四、同之与异,惟务折衷   刘勰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