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深度报道风格变迁.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风格变迁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不可复制,其成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诸多结构性演变正在悄然而剧烈地进行,改革之诉求如雷贯耳,问题不断累加的时代,它的理性姿态格外被国人所欢迎。”《南方周末》一直是理性思考、理性发言,同时在理性之外也让读者找到最舒适而且又大无畏的情怀。可是近些年来,社会上不断有人评价《南方周末》的可读性日趋降低。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风格的转型      一是从“揭黑批判的报道”到“避重就虚的写实”。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方周末》,早期的定位还是一份追求娱乐品位的大众型周报,之后因为社会的变革和周报的细分环境,《南方周末》发生了一次“一鸣惊人”的定位之变:敢于揭黑、敢于批判,用大无畏的精神影响着国民大众。“90年代,《南方周末》有了规避娱乐、自讨苦吃地寻觅沉郁的天然特性,有力地校正了创办伊始追星娱乐的品位,1993年之后,有了严肃、主流的时政报道的定位”。二是小资话语时代的到来。《南方周末》一向标榜严肃的新闻价值取向,读者也一向把它看成主流、敢为天下言的媒介,到了今天却产生了以下变化,这不由得让人猜想:随着“小资时代”的到来,《南方周末》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触及到了小资层面,拥有了小资话语权?   其一,从1999年元旦和2007年元旦的两份《南方周末》,我们找到了些许答案。1999年的新年专辑名为《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其中写道: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唯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篇新年贺词感动了读者,当年便享誉大江南北,为新闻学人诵咏不已,其他一些报纸也反复克隆。而2006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照例发表新年贺词,题目是《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彼此珍惜》,虽然也有模仿1999年之意,依然在抒情、感伤,但从文字风采、句式组合上看,大不如从前,变得文字空洞,而且没有尖锐的足够震撼人心的力量。   “西??胡同”的论坛里有人说该文是“扭捏作态的抒情题目和莫名其妙的内容搭配”,也有这样的帖子:“今年的特刊,缺乏亮点和新意,记者感言多少有自恋的嫌疑。换作其他报纸做出这样的特刊,或许可以给到90分,但是换作《南方周末》,最多也就是70分。”在前后的反差中,《南方周末》流露出些许的小资倾向,尽管一些评论过于苛刻,但严格苛求的背后更是承载着诸多希望、对它的钟爱以及殷切的期盼。   其二,从2006年11月23日的报纸上,再次发现了《南方周末》的小资倾向。一篇题为《张钰:我用明摆着的无耻对付潜在的无耻》的深度报道置于头版头条。尽管编者按强调:“之所以将这条寻常看来有点八卦的‘娱乐圈’新闻置于重要版面,是因为不仅仅是一个声色事件,它在本质上是严肃的。这是一个事关演艺人员职业伦理、人格尊严的问题,是一个事关人权保障的问题,更是一个检视全社会道德评判基准,从而急需全社会正视的一个大问题。”   从以上这些笔者觉得《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开始有些小资化的倾向。   无论新闻表现再客观具体、新闻自由再豁达、言路再宽广,新闻背景以及媒介所处的环境还是会让新闻在约束中来言论。白居易有诗歌曰:“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南方周末》是成功的,但也是不够十全十美的:   其一,注重批评,缺少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深度报道如果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事实进行调查,将有利于记者在采访中做到客观、准确和公正,“这一点上《南方周末》就弱了些,它欣赏煽情的文字,往往容易过。一些报道手法也并不职业,同时又不注重政府的重视与参与。坚持舆论监督不是去煽风点火,不是报道猎奇引起社会的波动,而是去利用报道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从新闻背景上看,自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新闻舆论敢于冲破思想雷区,因而必然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这种悲壮激烈的批判话语与建设理想,反映在记者身上,就表现出很多的带有“破坏”性的批判和揭露。《南方周末》的评论向来锋芒毕露,而且有专家把它与其他报纸相比较:《新京报》以立为主、《南方周末》以破为主。《新京报》针对社会发展中所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虽然有些评论以批判为主,但其基调仍是友善的、温和的,其批评也是富有建设性的。   其二,地域报道不平衡,不如叫成“北方新闻”。有人尖锐地指出《南方周末》应该改名为《北方周末》,因为它所刊登的多数有政治暗示性的内容更多的是中国的北方或北方的大城市少数知识精英所关心的,并不被一门心思经商的广东人所热衷;凡是涉及广东本地的问题,它几乎一律回避。如果从视角方面而言,它也多数拿北方人的某些视角来观察及采编新闻,《南方周末》等于在帮助北京人办报。如果说这些感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