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周森慈善情怀.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画家周森慈善情怀

书画家周森慈善情怀   周森的经历很传奇。他是大山里走出的农村孩子,凭着对书画的热爱,独创出一条左手写反书的书画之路;他从河南来到北京闯荡,住过终日不见阳光的地下室,有过所有初来北京的年轻人的迷惘,后来当选第九届河南省政协委员,2008年3月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期间用了11年的时间,他完成了人生最瑰丽的蜕变。他的户口至今仍在河南,像他这样成功的“北漂族”太少了,而作为书画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更是凤毛麟角。   他以左手反书称著于书坛,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一绝。多年来,他义卖自己的书画作品全力做着慈善事业。他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大使”称号。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就曾这样说:“周森不是最著名的书画家,也不是最有钱的书画家,但他是书画界捐款最多的人,他的人品我敬佩。”   走近周森,除却众所周知的才华横溢之外,更多能感到这个慈善??人个性的坦诚、善良,他说过他是一个半透明的人。      关于慈善,周森做得太多,大到国家遭遇的自然灾害,小到贫困的人需要帮助,他一定都会尽力并慷慨解囊      1999年,周森在河南省登封市颖阳镇建起了“周森敬老院”,23个孤寡老人终于有了贴心的儿子。说起成立敬老院还有一段故事。当时已在国际名人书画院担任副院长的周森到登封市采风,听有人说起距登封市30多公里的颖阳镇特别穷,人均收入也就200元左右,有不少孤寡老人因无依无靠住进了镇里办的敬老院,可敬老院也到了无力供养的地步。周森是一个急性子,一听这事就马上启程前往这个村,结果一看真是那么回事,四间破旧不堪的小平房,里面放着老人们住的上下铺,周森心里一阵阵酸,眼圈都红了,他对当地领导说,学生们才住上下铺呢,老人怎么能住这样的床呢?他当即表示由自己来供养这其中的10个老人。那时的周森经济状况并不是太好,他已经尽力了。他回到北京就马上开始筹钱,作为一个书画家,他唯一的途径就是用自己的书法从富有爱心的企业家手中换来善款,很快,两个多月后,一辆崭新的轿车和10多万现金送到了敬老院。在当地领导的一再坚持之下,敬老院改名为“周森敬老院”。   “周森敬老院”成立的那天,附近村子里的老老少少一大早就出门前往,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敬老院的老人们穿上了新衣,开心地站在大家面前。周森还慎重地和自己供养的10位老人签了《养老送终》协议,在场的记者就说“这是天下第一份没有血缘关系的养老送终协议”,周森之所以这么做就是给自己一个责任,也是让老人们放心。那天的场景太感人了。当地老百姓把自己养的羊牵来杀掉招待周森,大家就着羊肉汤吃着烧饼,老人们说很多年没有这么开心过了。第二年,周森又筹钱将敬老院的旧房推掉建了二层的小楼房。之后,随着周森经济状况的改善,23个老人陆续被供养。从这个敬老院成立那天开始,每年春节,周森都带着妻女前往和老人们住上一天,这个安排雷打不动。每到这一天,老人们就站在村头的小路边等着周森的车出现,周森离开的第二天,大家都恋恋不合,老人们不停地跟在车后送周森,直到车子消失在山路中。老人们对周森的感情很深。两年前,一个老人去世前,将周森的画册和照片放在床头,每天看着,后来死的时候,他将这些东西抱在了怀里,手里还拽着一张没用完的周森给的50元钱,大家怎么掰也掰不开,最后就把这些东西连同死去的老人一同放进棺材里埋了,周森知道后伤心地哭了。   2002年,已担任中国三峡书画院副院长的周森带领画家前往重庆万州三峡库区采风。途中,在大山里看见几个孩子背着小书包,手里拎着饭团走在山路上,一问才知孩子们要翻过一座山去上学,天还不亮就要出门,走到学校需要4个小时。周森找到学校老师说,你们可以在山这边也建一个学校吗?老师们就摇摇头说没钱,周森就说,我看你们的画画得很好,我们把你们的画拿回北京去义卖筹钱建校。虽然这批画没有多大的艺术价值,但周森在北京和香港全力促成这件事,最后用这些画筹集了23万元,最终在万州的山区里建了慈善小学,他还认养了学校里的10位孤儿。新学校落成的那天,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张汉兴和周森一行人前往。大家老远就看见学校门口拉了一个大红色的横幅“感谢周森爷爷对山区贫困孩子的帮助”,大家都笑了起,那年的周森还不到40岁。师生们根本就没见过周森,还以为有钱人一定是两鬓斑白的老爷爷。那天,大家都很高兴,笑声充满在空气中,但周森却是心里酸酸的。几个乡的老百姓自发来到新学校给周森一行人带来了腊肉、鸡和山货,还有一个老乡拎来了4个鸡蛋,估计这是他们家的油盐钱了。这些代表着乡亲们纯朴感情的东西把周森的车子塞得满满的。周森等人怎么忍心收下呢,大家就把口袋翻了个遍,最终凑了4000元钱分给了送东西的老乡们,老乡们死活不收,后来周森一行人走后才由当地领导说服老乡们收下。至今,周森已捐建28所慈善小学。   关于慈善,周森做得太多太多,大到国家出现自然灾害,如“非典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