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   历经长达几年的低迷泡沫状态,中国互联网传播已经步入了稳定兴旺的成长期。近一年来,大大小小的网络事件让人目不暇接,互联网传播内容监管已让我们不能不关注。      “重大网络事件”回顾      不妨重温一下2005至2006半年多来的重大“网络事件”:   2005年10月底,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发表《南京宣言》,呼吁全国报业抵制网络转载;   2005年11月1日,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一纸诉状状告中国博客网允许发布的内容涉嫌其个人名誉侵害问题;   2006年元旦前后,解放日报集团向全国其他38家报业集团发出了《发起全国报业内容联盟的倡议书》,呼吁“共同制定向网络媒体提供新闻内容的定价规范,提高网络转载的门槛,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   2006年初,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决定起诉胡戈,因其据陈最新电影《无极》剪接而成“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2006年2月至3月,历时一个月之久的“韩白博客之争”,因牵扯当事人之多,争论之激烈尖锐,令天下哗然;   2006年2月26日,一组变态残忍的女郎杀猫图片被各网站广泛转载,引起网民愤怒,“涉案”女主角不但在网上被“全民通缉”,更在现实生活中丢了工作;   2006年4月19日,人民网、博客网、新浪网等19家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和博客代表共同签署了《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促进互联网行业自律行为;   2006年5月13日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管理工作现场会议决定,重庆、杭州、宁波、青岛等8大城市于今年6月份率先实施“虚拟网警”制度,在重点网站设立“治安岗亭”,以解决警方网络公开管理与公开执法中的缺位问题;   2006年5月4日,徐静蕾的博客点击率逼近3000万,荣登全球知名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排行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博”。   暂置那些“姐姐”、“妹妹”的花边角料于不顾,随便掐指数数,近半年来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的网络事件就装了一箩筐。      问题归述      分析上述事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国内就互联网传播内容的争议焦点实际集中在互联网内容发布所涉及的版权问题及对发布内容的责任承??上。   前者主要体现在很多网站恣意转载其他网站特别是其他形式媒体的内容上;后者主要包括个人对其发布的内容担负责任以及网络运营者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网络信息内容发布承担责任两方面。   关于内容发布的版权问题主要以目前大多数网站大量、几乎无偿转载平面媒体的信息内容为代表。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中国互联网目前尚无独立的新闻采访权,只能向其他新闻源伸手。而平面媒体的生态环境,两年开始就逐渐恶化。各大纸媒于是将年轻受众喜闻乐见的网络视为宣传品牌的重要途径。纸媒向网站无偿提供信息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了。可是,这一举动不但没能力挽报业下坡路的狂澜,反而使新闻网站愈发欣欣向荣起来。报界不得不于2005年10月底反戈一攻,号召“全国报界联合起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这就是一度引起广泛关注的《南京宣言》①。对于这一宣言,我们只能说它表达出了纸媒长久压抑的愤懑之情,真正效果却微乎其微。切实履行《宣言》的纸媒鲜有。该宣言充其量只是表达了一个良好意愿,对于具体该如何规范、怎样规范、执行力如何,都尚缺一些具体的量化标准。乃至于2006年元旦,解放日报集团再发起《发起全国报业内容联盟的倡议书》时就和者甚寡了。   至于对发布内容的责任承担方面,应分两个层次来看:一是发布者个人的道德约束力,二是网络资源管理者的监督能力。前面“南大教授状告博客侵害名誉”、“馒头案件”、“女郎杀猫”等都可看作前者的范畴。这里的一个相关论题即是 “是否引进网络实名制”。2003年,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建议推行“网络实名制”,争议四起。其中有反对性意见,但亦不乏支持者的声音。反对方认为实名制会影响网络发言积极性。笔者倒是认为,这可以迅速有效减少不良信息发布,防止匿名在网上散布谎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的一系列网络犯罪。即使在虚拟世界也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至于网络资源管理者的监督作用,我们也不可忽视。上面那些具有人身攻击性或血腥暴力的内容通过相应网络资源管理者传播给了公众,这些管理者是否应承担内容审查监督责任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网络管理的汪洋大海中,不可计数的网络管理者们应该切实承担起相应责任。      解决办法初探      互联网内容的管理力度和管理角度,成了一个让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颇为头痛的问题。目前,互联网内容管理大体可分为:强制性的立法介入与劝导性的自律规范②。主张立法管制的国家主要有: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等;强调行业自律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等。其中,德国是全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