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离开《大公报》新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长江离开《大公报》新解

范长江离开《大公报》新解   范长江是靠在《大公报》上发表西北系列通讯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的,一方面《大公报》于他有恩,另一方面他对《大公报》也是做出贡献的。但在武汉《大公报》时期,他却离开,是主动还是被迫,其中的原因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谜案。以前大家多认为是范长江的政治态度,在采访完西安事变后发生重大变化,自动“投共”去了;现在大家都比较认同是范长江的一句话惹恼了张季鸾,即值夜班是“出卖健康”,于是被张季鸾下了逐客令①。史实显示这条理由是比较成立的。但其实还有深层次的问题,张季鸾在所有大公报同事眼中都是宽厚的长者,其与人为善,提携后辈,宽容亲切,极少与人发生正面冲突,为什么却不能容忍一个为《大公报》做出重大贡献的记者不能值夜班,发两句牢骚话呢?因此一句话惹恼张季鸾不假,但张季鸾并不是因为这句话而下决心让范长江离开的。想当年比???严重的事情多的是,比如梁厚甫的社评,在刚开始时水平一般,受到胡政之等人的严厉批评,但张季鸾都为之作了保全,而范长江以战地通讯名满业界,岂有不容之理?一定是在哪里触犯了《大公报》的核心“四不主义”或者在为人方面有不为张所容的地方。   据台湾《大公报》旧人陈纪滢先生回忆,“大公报之所以解聘他,虽然近因是‘不能出卖健康’一句话,但肇因却是他的品德有亏”。原来范长江曾写过一篇文章大骂察哈尔省主席兼领军刘汝明将军,认为他懦弱无能、贪污不法,文章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一般人都难以谅解刘氏;但后来刘告诉陈纪滢,是因为范长江想在该省招兵买马,成立游击队,被他阻止,并驱逐出境。“有一天,范长江在我所属各县贴出公告来,说是要组织民团,以备抗日。我叫人去问他,奉何人的命令去这么做?他说是奉汤恩伯将军的命令。我再电询汤将军,汤覆电说没有。我叫他看电报,他出口不逊,于是我叫人告诉他,赶快离开察哈尔。”这件事传到报馆后,张季鸾“大为光火,大公报派出去的人,焉得能有‘敲人竹杠’的嫌疑?二者‘招兵买马’岂是一个记者分内之事?且事前报社当局毫不知情。”②另外还有一些对他不好的传言,虽无法证实其真实性,但也对张季鸾产生了影响。这就是陈先生所讲的“品德有亏”之事,这里的“品德”,当时不是人品,而是记者的“职业道德”,记者遵守纪律、安分守己方面的内容。   当然这件事情我们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范长江革命本性的使然,并不是陈先生所言“道德有亏”问题,而是抗日立场问题,组织民团,发动民间力量进行抗日,正是共产党的主张,不是国民党的主张。从历史的角度看何错之有呢?错就错在他的民间抗日主张和张季鸾的“国家中心”原则是冲突的。种种迹象显示,张季鸾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政治上的“偏激”,何况当时他和蒋中正关系密切,大公报与他自己不惜献给国家。而范长江在此时,政治立场已经发生变化,比较倾向共产党,这种变化一定会在他日常的言语有所表露,以他当时的声望,可能会对《大公报》其他人员带来影响,这种影响是张季鸾不愿看到的,是背离了他的以国家为中心,以蒋中正为正朔的观念,因此借范长江的一句牢骚“出卖健康”而赶走他吧。第二天,范长江还来到陈纪滢处(当时他的本职工作是一邮局的支局长),和徐盈、子冈夫妇共同商量,希望事情有转机,但没有料到,平时里宽容儒雅的张竟一点回旋余地也没有。   还可以从李纯青回忆的一个小事看出,张季鸾对范长江思想的态度。1936年张季鸾在上海馆主持编务。一天,天津馆传过一份电报,是范长江写的战地通讯,洋洋数千言,需要删短,请张指示从何着手。张季鸾看罢电稿,背着手在室内踱步,片刻坐下来,给津馆回电,电文仅四个字:“议论全删。”   他也曾评价范长江“肤浅得很”,但为什么还刊登范的文章,却是因为有胡政之的支持。范长江在文革中的“交代材料”中也只是说胡政之对他的文章基本不改,即与刊登的:   “我在《大公报》四年,与胡政之接触较多,对他标榜的‘民间报纸’、‘独立言论’、‘客观报道’、‘诚以待人’这一套办报主张,一直以为有几分真实。我在1935年所写的《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和《成兰纪行》是他决定发表的。1937年我写的关于访问延安的报道,也是他决定发表的,抗战初期,我写的‘可杀刘汝明’,也是主要由他决定发表的。我在1935的报道中公开称‘红军’,对‘剿匪’一词打上引号,公开否定剿匪,是和国民党当时最根本的政治路线相冲突的,也是1927年大公报失败后到1935年这8年间国民党区合法报刊上所禁止的。对于延安访问的报道,虽然他动摇过几次,并要我在文字上写得隐晦些,但这终究是和蒋介石自己的宣传完全矛盾的,他终于不顾上海新闻检查所的反对,把它发表了,曾因此触怒蒋介石。在报上公开主张要杀国民党一个省主席和军长,揭露他对日不抵抗的罪行,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当时《大公报》有一些老干部对于我在旅差费方面用得较多,很有意见,主张限制我的活动范围,把我固定在某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