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胸有成竹鞭长莫及殚精竭虑误用.docVIP

莘莘学子胸有成竹鞭长莫及殚精竭虑误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莘莘学子胸有成竹鞭长莫及殚精竭虑误用

莘莘学子胸有成竹鞭长莫及殚精竭虑误用   “莘莘学子”不等于“学子”      “莘莘学子”严格说并不是成语,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等都只收录“莘莘”一词,然后举“莘莘学子”为例。莘莘(shenshen),语出《国语?晋语四》:“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韦昭注:“莘莘,众多也。”在现代汉语中,“莘莘”只保留在“莘莘学子”这个固定词组中。“学子”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毛亨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汉)郑玄笺:“学子而俱在学校之中。”“莘莘学子”的意思就是“莘莘”和“学子”两个词词义的简单相加,即“众多的学生”,既没有深层的含义,也没有比喻义。有些人没有弄懂这个词组的确切含义,把它等同于“学子”,以致造成形形色色的误用。      一、既然是“众多的”学生,一个人当然不能说“莘莘学子”。例如:      1.此时的毛泽东,已从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长沙晚报》,2009年12月25日)   2.笔者当年还是个愣头愣脑每日每夜英语4级教材不离手的莘莘学子。(人民网,2009年9月28日)      二、既然是“众多的”学生,前面当然不能再加“许多”、“众多”、“无数”之类表示多数的形容词,后面也不能再加表示复数的后缀“们”。例如:      1.上北大是众多莘莘学子的夙愿和追求。(《齐鲁晚报》,2009年7月5日)   2.十年寒窗苦,一朝就业难,让很多莘莘学子心急如焚。(新华网,2009年7月20日)   3.自1976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无数莘莘学子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梦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6月26日)   4.好客山东向天下的莘莘学子们发出盛情邀请。(《大众日报》,2009年7月28日)      三、既然是“众多的”学生,前面当然不能再接受数词、量词的修饰。例如:      1.一本书教育了一个又一个莘莘学子。(《江西日报》,2009年8月11日)   2.对于每个莘莘学子来说,在今天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求职期。(《羊城晚报》,2009年8月7日)   3.一所学校圆了上千名莘莘学子的求学梦。(《人民政协报》,2009年9月10日)   4.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甘肃省陇南市地震灾区一共有4690名莘莘学子在板房教室里迎来他们的关键一考。(人民网,2009年6月7日)   判断“莘莘学子”用得对不对,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众多的学生”代人句中,看看是否讲得通。用这个办法测试上述10个例句,结果不是前后矛盾就是叠床架屋,显然都属于误用。      熟悉情况或具有信心不能说“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赞笃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原意是在画竹子以前,胸中必须先有竹子的整体形象,这样才能把竹子画好。这是宋代著名画家文与可的经验。后以“胸有成竹”四字成文,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因而做起来很有把握。如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就是将来建设政府,那项须要改良,那项须要复古,必得胸有成竹,才可以见诸施行。”巴金《春》第三十一章:“那到时候再说罢,现在还早勒!’觉民逃避似地答道。其实他已经胸有成竹,而且连实行的步骤也多少确定了。”峻青《海啸》第三章:“老宫相信,这件事,大老姜早在他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就深思熟虑过了,而且已经胸有成竹。”前人的典型用例充分说明,说“胸有成竹”,就是指事先不但对情况了如指掌,而且经过深思熟虑,就连将来怎么做也有所安排,所以做起来才能充满信心。有些人没有切实掌握这条成语的含义,误以为只要熟悉情况或具有信心就可以说“胸有成竹”,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干部的信心在于对我们所处的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胸有成竹,非常地清楚,了如指掌地掌握。(人民网,2009年3月10日)   2.对市场的调研还不够仔细,南京观众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他们不是胸有成竹,而是猜测居多。(《新华日报》,2009年7月1 5日)   3.北京四中“考古社”的一位女同学就对定窑烧制细节胸有成竹。(《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1月24日)   例1说了那么多,实际上就表达了一个意思――熟悉情况。例2说调研不够、猜测居多,讲的也是不熟悉情况,都谈不上“胸有成竹”。至于北京四中那位女同学,既不是古代定窑的工匠,也不准备去仿制定窑瓷器,仅仅有一点书本知识,同“胸有成竹”更不沾边了。这几例的“胸有成竹”都可以改为“了如指掌”。   4.他(按,指先烈朱克靖)每天读书看报,从国民党反动宣传中分析解放战争的形势,他胸有成竹地对难友说,整个江南很快就要全部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