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傻瓜吉姆佩尔》中真正智者
论《傻瓜吉姆佩尔》中真正智者
摘要:《傻瓜吉姆佩尔》以第一人称叙述口吻带领读者感受到吉姆佩尔这个“傻瓜”的真诚与善良,让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这位真正的智者带给人们守护心灵净土的呼唤,作者也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表达对整个世界的思考。
关键词:傻瓜;视角;信仰;虚构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078-02
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于1978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著名学者詹姆逊对辛格这样评价,“古老丰瞻的犹太历史文化,世界大战前后犹太民族的舛难命运,困扰人类心灵的各种形而上力量的抗衡,这一切都紧密地连接于一个名字――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人们着重于他创作中的宗教思想以及犹太文化传统对其创作主题的影响。然而通过分析《傻瓜吉姆佩尔》可以看出,辛格要表现的实际上超越了对犹太民族的文化深思,更在于对整个世界的思考。
《傻瓜吉姆佩尔》以四个部分叙述了吉姆佩尔被当成傻瓜及受欺骗的故事。文本开端,吉姆佩尔自身介绍颇有意味“我是傻瓜吉姆佩尔。我不认为自己是个傻瓜。恰恰相反。可是人家叫我傻瓜。我在学校里的时候,他们就给我起了这个绰号。”吉姆佩尔知道当那些恶作剧者发觉他是易于受骗的时候,他必须掩饰自己的“智”。
从叙述角度看,传统多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 但“在20世纪初以来的小说中, 叙述者往往放弃自己的眼光而采用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眼光来叙事”(申丹《叙述学与小说》)即“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这种第一人称叙述者采用自己过去经历事件时的眼光来叙事, 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文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出吉姆佩尔的所闻所感,使读者仿佛站在他的肩头, 通过吉姆佩尔的眼、耳、脑来观察和分析事件,而他的所知所感并未让人意识到他的傻,更多是善良与真诚。
“叙述视角是事件被感知的方式”也就是说它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观照时总蕴涵着观照者本人特定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叙述视角的转换则意味着从一个人物的视点和其隐含的特定价值观转移到另一个人物的视点及其隐含的特定价值观上。从吉姆佩尔对自己的介绍来看,他不承认自己是傻瓜,正表明他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是有自主意识渗透的。吉姆佩尔说自己不得不接受大家的评论,承认自己是“傻瓜”,这是他为自身的利益找一个捍卫点而认同的,其实可以看出吉姆佩尔不傻,而是一个智者,他的智是通过承认自己是傻瓜来体现的。
吉姆佩尔并非“傻瓜”,他的傻是在有意识情况下进行的。他明白自己的做法和别人的看法,他能清楚地认识到整个小镇的人都在欺骗他和捉弄他,但出于生存的需要,而且是信仰的坚持,他坚守着善良与宽容,即使在别人眼里他的忍让是愚不可及的。生活的重压与苦难让吉姆佩尔选择了一种极为妥当的生活方式――忍耐与默默承受。吉姆佩尔如此明白却还要继续这样的生活,这在于他一直坚守的信仰:“一个人应该干点什么? 肩膀是上帝造的,负担也是上帝给的。”对上帝的虔诚,对苦难的体认,这就是他的精神支柱。
一天晚上,吉姆佩尔回家发现妻子埃尔卡旁边躺着一个男人,他对自己说:“吉姆佩尔不会终生做一个笨蛋的。即使像吉姆佩尔这样的傻瓜,他的愚蠢也有限度”,“由于我有了烦恼和悲伤,全弗拉姆波尔镇的人都兴高采烈,但是我决心永远相信人家对我说的话。不相信又有什么好处?今天你不相信你的老婆,明天你就不会相信上帝。”上帝与天堂是多次出现的词语,可以看出吉姆佩尔的信仰。他四次向拉比请教,希望可以得到解答,而拉比却告诉吉姆佩尔,“圣书上写着,做一生傻瓜也比作恶一小时强。你不是傻瓜,他们是傻瓜。因为使他的邻人感到羞辱的人,自己要失去天堂”。实际上拉比清晰看到吉姆佩尔所处的困境与矛盾,他的话语中更多的是宽慰与解释,但吉姆佩尔在内心纠结,“换一个人处在我的地的位就要不告而别,不再回家。但我却是忍受这种处境而一声不吭的人。一个人要干点什么?肩膀是上帝造的,负担也是上帝给的。”他宁愿把忍受屈辱当成一种磨砺,相信“上帝”。事实上,他的信仰已开始动摇,他在为自己找辩护的理由,说服自己继续相信妻子,相信上帝。
情节发展中,吉姆佩尔对妻子的欺骗再无法容忍,作者在一个细化的情节中透出吉姆佩尔的心迹转化。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描写的自然环境重点在“月光”上,“晚上,我盖好面让它发酵,带着我那一份面包和一小袋面粉向家里走去。月亮很圆,群星闪烁,不知道什么事使人感到毛骨悚然。”吉姆佩尔在回去的路上感到惊惧不安,在他进入卧室时,“月光”见证了一切,“我悄悄地抬起门闩,走进屋去。埃尔卡睡得很熟。我瞧着婴儿的摇篮,百叶窗关着,但月亮光从裂缝里穿进来”,当他走进妻子床边发现她旁边睡着学徒时,“月光一下子没有了。房间里一片漆黑。我哆嗦着,我的牙齿直打战。”“月光”隐没了,吉姆佩尔也跌落到谷底。不难看出,文本中“月光”的变化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