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航向和迂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四”青年航向和迂回

“五四”青年航向和迂回   历史,是一条流不尽的河,又是一条特殊的河。诸多的流态和携带物:急浪、漩水、飞舟、浮草……虽然已经流失、过去,又还被记着,好让后来者去回顾、思考和评说。   “五四”的纪念,又快到了。作为一个历史工作者,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再现,让那些过往的人、事,象当时那样重新走出来。   “五四”——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的确是波澜壮阔的。但同时掀起的思想文化运动,也是波澜壮阔的。爱国浪潮是五四运动的起点,而不是归宿。“五四”的青年,这些拍浪翻腾的弄潮儿,刚从爱国运动的浪涛里翻涌出来,又立即投进到思想文化运动的激流里。他们将受到更严峻的锻炼和考验。不仅要举起火炬去烧别人,还要烧自己,以选择自己的方向和道路。这其中有的人成了钢,有的人成了渣。   追慕新思潮   一个风雪寒冬的季节,有四个年青人正从杭州奔赴北京。他们是:俞秀松、施存统、周柏棣和傅彬然。其中,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筹建时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施存统是党正式成立后的第一任团中央书记。但这时,他们都是刚被驱逐出走的中等师范生。为什么被驱逐?又到北京去找谁?   这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不久的事。这年11月,他们和另外几名同学办的《浙江新潮》上,登了施存统的《非孝》一文。“非孝”,这还了得!正在女师念书的表妹也抱怨:“表哥!你害得我好苦!我为了你一篇文章,被母亲痛骂一顿且不必说,还被许多同学冷嘲热骂,说我是禽兽的表妹,我死辩也辩不清!”后来,施存统撰文解释说,这年十月,他得知母亲病危,急返家后,发现母亲无人医治,经询问,回答说已经求过神灵,迟早要死的。他父亲说,眼看着母亲这样死去,就是尽了孝道。他写这篇《非孝》就是因为受了“事实的刺激”和“思想的启发”。1915年开始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吹起“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和“打倒孔家店”的号角。在这个背景下,《非孝》的出现,当然不是偶然的了。   《非孝》一出,查禁令就来了。警厅、教育厅给“大总统、国务院”的“密电”发出了;“国务院”致“各省督军、省长、都统、护军”的“密电稿”??达了。面对一个中师生的一篇三千字的小文,竟如此大动干戈,为什么?因为这时,上至大总统、总理,下至各式各样的“古久”先生们,正处在严重的神经质病患期。   席卷全国的“五四”爱国运动,争得了胜利,迫使北京政府罢免了几个千夫所指的卖国贼,不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但这些胜利,并未使中国平静下来。人们在经历了这场空前规模和空前深刻的革命运动洗礼后,面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世界新潮流,再看看中国的社会现实,实在令人难以再容忍下去!于是,改造社会的呼声,在进步知识界迅速高涨。仅在“五四”后的第一年内,新刊物就多达四百余种。它们的创办者,绝大多数是知识青年。毛泽东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上发表的文章,集中反映了当时青年们的这种精神境界。他说:“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有的青年激奋地向人们呼喊:“诸位!旧思想的末日到了!人类解放期就在目前了!假使再不趁此吸收些‘新’的学识,那么现在二十世纪上就要天演淘汰了!”尽管当时他们对新思潮的理解,还不尽一致,但大都能意识到,这世界新潮的主流,已经不是“十八世纪法兰西式的文明”——资本主义文明,而是经历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巨大震荡,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社会主义。   面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个世界新潮,“五四”青年争先恐后地把它比作“人类的福星”;而统治者们却视之为“洪水猛兽”。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身为省长、督军的大员们,要同几个“毛桃子”娃娃较量了。   他们出走了!并不是灰溜溜地失意登程,而是怀着激忿和更大的热忱;他们奔赴北京的目标很清楚,去《新青年》编辑部!去北京大学!去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大本营!这时,北大正筹办一个新社团——“工读互助团”。   空想的迷雾   工读互助团的倡议人是王先祈,他是“中国少年学会”的执行部主任。这个学会,是五四时期最大、最著名的进步社团。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是这个学会的成员。   对社会主义,王先祈也倾注了很大的热情。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他并不清楚,他正在“比较”、“研究”。当时在中国流传的“社会主义”很繁杂,除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行会)社会主义,合作主义,议会主义……这对于初出茅庐、又热切向往社会主义的“五四”青年来说,不能不被弄得眼花缭乱。   “五四”青年,恨不得马上就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行。恰在这时,传来了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这位日本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1918年在日本日向地方办了一个二十多人的“新村”:白天农作,晚上读书;并被他和热心的宣传者描绘成一块能免除世尘浊习、烦恼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