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富裕文明新山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设富裕文明新山村

建设富裕文明新山村   “浅水养不住鱼,穷山留不住人”   我们上张家坟大队是塞外高原土石山区的一个小村,人称“两山夹着一张嘴,年年都有讨吃鬼”的穷地方。七十年代,团支部也带领青年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奋斗过。我们在荒山上建起了高灌站,筑起了蓄水池,使350亩荒地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可是,由于极左路线干扰,农业生产只能搞单打一,搞工副业硬说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尽管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社员日子还是不好过。青年们寒心地说:“在村里吃不好,没钱花,年纪大了连个媳妇也娶不到家。”因此,千方百计要跳出“农门”。那阵子,党、团支部也教育青年“扎根农村干革命”,可青年只当耳旁风。青年赵海是村里的电工,听说公社农机站要招几个工分加补贴的工人,便三天两头磨缠着非走不可。团支部和社员们都不想让他走,说生产上离不开。他听了,脸拉得老长,连工也不出了,冲着支书直发牢骚。支书无奈只好放他走。临走时,支书还特意跟他说:“兴许过几年村里变好了,你还闹着要回来哩!”他淡淡地笑着说:“就是变成天堂,也不回来喽!”   “穷山变富山,引来‘金凤凰’”   1979年,党的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到了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党把“靠山吃山,傍水吃水”,发挥优势,劳动致富这把“金钥匙”交给我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团支部组织大家分析家乡致富的有利因素,认为:我们上张家坟大队的南北两面山坡上,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办小煤窑不仅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符合人民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团员青年们一致提出:“打开‘黑金库’!”1979年9月,上级批准了我们开办小煤窑的请求。我们立即召开了团员青年大会,动员大家为煤窑早日投产,使家乡尽快致富,发挥英勇突击队作用。   会后,小伙子们组成了打开煤窑的尖刀班,姑娘们争当装煤车的运输兵。刚开煤窑,条件十分艰苦。想伸伸腰,一不小心就会碰到窑顶上。头上“淋头雨”不断滴答,脚下黑积水足有一尺多深。干一班,衣服从里到外湿个透,加上放炮后的浓烟弥漫,呛得人连气都喘不过来。由于煤巷狭窄,每装一车煤都要费很大的力气??尽管这样,装煤车的姑娘们也不叫苦,每班都要装八十多车。一个班下来,浑身湿得象“落汤鸡”,脸黑得象“包公”,有谁能想到这是些妙龄的姑娘呢!运煤的小伙子们的干劲更是估不透,每人都象一台开足马力的“发动机”,日超定额一吨多。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到1982年,我们大队总收入达到86万元,人均收入1,370元,提前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我们这个穷僻的小山村确确实实富起来了,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一向以莜面、山药蛋为主食,只能吃个半饥半饱的穷山村,如今到处飘溢着炸油饼、炒肉盘的香味;居住条件改善了,过去是“住半坡,贫如洗,一孔破窑一张席”。如今是:“砖墁地,仰尘房,水泥锅台油围墙;红花油布铺满炕,花花被子垛半墙。”   青年的生活情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个只有55户人家的小山村,就买回了52台电视机,25台收录机,80多台收音机,10台洗衣机,大队还买了电影机。业余时间,青年们看电视、听音乐、下围棋、读杂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消除着一天劳动后的疲劳。1981年我们团支部在农闲季节还组织了34名青年自费去北京旅游。我们这些农村娃子在北京游览了名胜古迹,参观了革命文物展览,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   这些变化使我们这个小山村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南海之滨,塞北草原,胶东半岛,河西走廊,全国各个省市的青年纷纷来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我们这个小山村的赞叹和向往。有的英语教师想来村里教书;有的解放军战士想复员后在这里安家落户;还有远方的姑娘千里情书觅知音。这些都成为远近相传的稀奇事,人们说这是“穷山变富山,引来了‘金凤凰’”。   这些变化,强烈地震动了一个青年。这就是当初闹着要走的赵海。有一次他回村正赶上队里公布年终分配方案,社员们高兴地围挤在大队贴出的大红榜前,赵海也凑过来看,见和他不相上下的青年,有的分到1千5百元,有的分到两千元。自己在外面连工分带补贴,满打满算也才七八百元。他后悔得要命,又磨缠着干部要回村,好话说了一大车,到底还是磨回来了。去年年底,他全家分到了4千元,高兴得要命。支书故意绷着脸对他说:“你先别高兴,兴许以后又有啥变化,你又闹着要走哩!”赵海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不走了,这回拿棍子撵也不走了!”   “党有富民策,民有爱国心”   随着我队生产的迅速发展和社员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在一些青年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的富而浪费,花钱似流水,外出吃饭要摆满桌,一花就是几十块;有的富而摆阔,到北京旅游,不坐公共汽车,非要出租小轿车。甚至个别青年的收录机还播放出西方颓废堕落的资产阶级靡靡之音。   这种现象的出现,使我们团支部看到了一个严重的现实:物质的富裕,可以使人幸福,也可以使人堕落。物质文明的提高,能够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但终究不能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