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郁闷信息 愤懑话题 欣喜期待
郁闷信息 愤懑话题 欣喜期待
2009年7月29日,郑州市政府宣布:西流湖因污染严重、水源没保障,不再作为郑州市的备用水源。这个曾经一直是郑州市“大水缸”的水域,结束了历史使命,“死”得出人意料,“死”得很难看。
第二天,所有媒体都披露了这一消息。之后,仿佛见惯不惊似的,消息统统一带而过。但《河南商报》没有简单处理,记者报题时,会议室里就一片热议,郑州人对西流湖的感情、记忆、期待,绝不是这一个简短的消息所能够承载的,另外,西流湖之死,绝不可能不引起波澜,由此所能够引发的议题,超出了一般的环保报道,也超出了一般的民生新闻,这一议题,内涵十分丰富,设置好了,不但是可读性极强的新闻,更是引人深思的教材。采访中心立即策划了“谁‘杀死’了西流湖”报道,探究西流湖退出历史舞台背后的重大民生问题。
2009年8月11日至24日,《河南商报》连续推出了“关注西流湖之‘死’”大型系列报道,从市民记忆中的西流湖、西流湖的死因、谁应该对西流湖的“死亡”负责到西流湖到底该怎么办,做了详细报道,且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贴近性、服务性强,规模大,视觉冲击力强,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关注,同时也引起了郑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反思。
在如期引发社会一片热议之后,报社编委会及时和郑州市市政府有关领导沟通,将屡次修改屡次废止、刚刚出笼尚未公布的最新规划,借机提前独家向郑州市民做了披露,一个规划中的“郑州绿肺”展示在了读者面前,前几天还因为“问题追踪”而忧心忡忡的“湖边众商家”,特别是房地产商,面对报纸披露的规划展露了笑容,一家房地产公司反应出奇地快,就在报道发出的第二天,在商报上做了整版彩色广告,把商报的报道原貌展示,打出了“你的家离绿肺只有100米”的崭新口号,转眼获得新生。
让郁闷的信息,在一片愤懑的议论中,突然峰回路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前景。
这一议题设置和把控,使整个报道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体现了商报兴商润民的办报理念。
综观商报的报道,主要有以下特点:
由小及大、由点及面,引起议论。报社编委会经过精心策划,决定从“是谁杀死了西流湖?”“谁该为她??死负责?”“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如果我们对此坐视不管,明天死亡的会不会是尖岗水库、龙湖或是其他?”“如何让西流湖再成为风景宜人的湖泊境地?”等方面做一大型系列报道,以期达到西流湖重新获得新生的效果,实现郑州建设绿色城市的目的。按照这一设想,商报两名记者徒步20公里,追寻西流湖成长的足迹及”堕落”的过程,采写了大量翔实的可读性强的稿件。
调动“老郑州”的强大感情攻势,炒热议题,用舆论强势引起郑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8月11日开始的几天连续报道,从开设的栏目“西流湖之死”到内容都非常抓人眼球,引起市民强烈反响,同时也引起了郑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郑州市政府主要领导紧急约见商报总编辑,介绍了郑州市已经出台的西流湖治理方案,希望商报作为政府与市民沟通平台,把市政府将西流湖定位为“郑州最大生态景观走廊”的方案告诉读者。商报顺势把郑州市政府“拯救西流湖,曾计划投入25亿”、新一轮的建设正在加紧制订、污染源治理工作已经开始这一消息及时告知读者,让市民从郁闷中看到了西流湖新生的希望,真正起到了政府与市民良好的沟通作用。
把政策信息及时变为服务资讯。商报的报道成了房地产商自身宣传的落脚点。曾经的西流湖,碧波荡漾,垂柳依依,风光旖旎,不仅是郑州的大水缸,而且还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然而,由于污染等原因,现如今成了一个臭水坑,市民无不扼腕叹息,周边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而商报的报道对西流湖生态环境和附近市民居住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附近的房地产商找到了宣传的由头。就在8月24日商报该系列报道最后一篇《西流湖将成为郑州“绿肺”》刊发后的第二天,一家房地产商便以《绿肺离我们100米》为题,开始大规模的宣传,把商报24日的版面放在了宣传页面上,其内容介绍引用的,也是商报报道的内容。因此,商报的报道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采访深入细致,扎实全面,版面处理到位,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标题抓人,特色鲜明。“西流湖之死”栏题和每篇报道所配的西流湖沿线示意图,引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8月11日,在A12、A13版采用通版形式,以《谁“杀死”了西流湖?》为主题,《40年前,她是郑州市民引以为骄傲的一颗明珠;40年后,她却成了郑州市民心头挥不去的一滴泪珠》为副题,推出了以图片为主的首篇报道,7幅图片从各个角度反映出西流湖的现状,现场感强,震慑人心,在开栏语留下的热线电话也几乎被打爆。
12日,在A15版,采用双行题,《垃圾“成堆 湖水乌黑 太臭了!西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