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默多克与马克斯韦尔三次交锋
默多克与马克斯韦尔三次交锋
默多克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与那些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一样,默多克的奋斗之路上也充满着谋篇布局,充满着智慧的闪光。其中,他与另外一位媒体大亨马克斯韦尔在20多年里的3次直接交锋,无疑算得上是这个过程中相当精彩的部分。
罗伯特?马克斯韦尔1923年出生于斯洛伐克,二战中他加入了英国军队,参加过著名的诺曼底登陆。马克斯韦尔很早就显示出了过人的商业天赋,他从战后被占领的德国获取了大量的科学文件,当大部分人视这些文件为废纸的时候,马克斯韦尔却将它们带回英国,之后出售给世界各地的图书馆,获利颇多。后来马克斯韦尔买下一家图书批发企业,他很有效地把这间公司当成一家银行运转,给其他私人企业投钱。可实际上这家公司早已破产。4年之后,这家公司垮台了,留下来的47万英镑债务全都压在了出版商们的身上。许多出版商从此就没有原谅过他,他的名声也就由此变得糟糕起来。 1959年马克斯韦尔步入伦敦政治舞台。到1968年他已经相当有名气,人们都知道他爱出风头,专横跋扈。后来马克斯韦尔成立了报业集团,控制了英国第二大报《每日镜报》,建立起了自己媒体王国。实际上马克斯韦尔与默多克之间的交锋就从1968年开始。
第一次交锋:接管《世界新闻》
1968年的默多克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澳大利亚年轻人,这个时候持有《世界新闻》25%股份的德里克?杰克逊教授准备出售自己所有的股票。尽管格调不高,但这份报纸一年拥有600万份的发行量。他的要价是当时市场价的两倍。马克斯韦尔出价2600万英镑。但《世界新闻》的另一位大股东威廉爵士称不相信马克斯韦尔的所作所为,要求董事会找到一位值得信赖的人来抵抗马克斯韦尔的金钱攻势。
这时默多克登场了,虽然他根本就不能凑齐所需的资金,更不用说超过马克斯韦尔的报价了。但是精明的默多克提议用自己新闻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资产换取《世界新闻》的股份。再加上威廉爵士能够号召超过30%的股份,他们联手将取得明显的优势。经过谈判,默多克承诺把他的股份保持在40%以下。而威廉家族也同意和默多克一起联合控制??司一半以上的股份。这次交易完全是在马克斯韦尔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
1969年1月2日,就双方出价进行表决的股东特别大会召开了。知道消息之后的马克斯韦尔威胁说:“我的出价现在是每股值52先令,如果这个出价被拒绝的话,每股将只值39先令并且还要继续下跌。”威廉爵士则回答道:“当你能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东西时,钱又算得了什么?”最后的结果是默多克大获全胜,299票赞成他的收购,只有20票反对。马克斯韦尔铁青着脸,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会场。
第二次交锋:《太阳报》易主
《太阳报》是一份有价值的右翼报纸,它是在1964年由镜报集团总裁休?卡德利普将原先的《先驱报》更名而来的。到了1969年,《太阳报》的发行量从150万份下降到85万份。它与之前的《先驱报》一共消耗掉了集团公司1200万英镑,因此董事会决定把它卖掉或者是关闭了事。
消息一传出来,马克斯韦尔又坐不住了,他第一个出价,还很诚恳地保证说如果他买了这份报纸,他就将削减报纸的预算,裁减人员,并保持较低的发行量,这样就不会威胁到母公司镜报集团了。董事们很高兴,他们让马克斯韦尔付5万英镑的预付款,然后再依据报纸今后的发行状况,交25万英镑到50万英镑。
但是马克斯韦尔忽视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伦敦报纸出版业的工人积累了很强的力量,可以和报纸的老板们相抗衡。如果哪家报纸的工人所得的待遇稍低,那么行业工会就可能以罢工相威胁,出版商通常屈服于工会的要求。这使得伦敦的印刷工人成为全英国工资水平最高、纳税最少的工人。在这种背景下,工会领导人当然不会希望损失几百个工作岗位,他们本能地拒绝了马克斯韦尔。于是,默多克又适时出现了,他的策略也很简单,那就是不允许公司关闭报纸让工人失去工作。这样一来,默多克就赢得了工会的支持。由于之前镜报集团给了马克斯韦尔一个“超低”的价格,所以也很难再厚着脸皮痛“宰”默多克。
默多克接手《太阳报》之后辟出了比《镜报》更多的空间来讨论焦点话题,刊登更多的城市新闻和体育新闻。几年之后《太阳报》获得了400万份的发行量和一个更大的读者群体,平均下来默多克只花几便士就能获得1位读者。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的美国,赢得1个读者要花多达1000美元,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默多克这次都算捡了一个大便宜。
第三次交锋:《今日报》的戏剧化结局
进入1980年代,默多克和马克斯韦尔之间的敌意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退下来。1980年,马克斯韦尔成功买下了英国的佩尔加门出版公司并将其改名为马克斯韦尔通讯公司,但是,他一直都还想弄到一份报纸。 1987年春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