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失本成译”和译之“化境”钱钟书翻译文本观
“失本成译”和译之“化境”钱钟书翻译文本观
摘要:在钱钟书所有文艺学研究中,有关翻译的论述所占篇幅极少。然而,相比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他对翻译问题的关注算是持久和深刻的。关于钱钟书的翻译思想,我们大致可以用三个关键词进行概略:“换器弹曲”、译之“化境”和“失本成译”。“换器弹曲”乃译之名,译之“化境”乃译之归,“失本成译”乃译之实。“失本成译”是钱钟书对翻译史上翻译文本总体面貌的概括性描述,亦是钱钟书整体翻译观的核心;译之“化境”则是他对翻译概念特别是文学翻译属性的理论性规定。用“归化”顺畅的目的语表达换易原文从而使译本臻至“化境”固然是文学翻译的使命和理想,然而“化境”的“丰满理想”时常遭遏“无失不成译”的“干瘪现实”。
关键词:钱钟书;翻译观;“换器弹曲”;“失本成译”;译之“化境”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4—0088—09
一、引言
钱钟书的多重文化身份及其在人文学科内表现出的多样性、多维度和对文艺学问题的广泛涉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讨翻译问题的独特视域。钱钟书本身便是一个语境。不论褒贬,钱钟书堪称近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奇异景观,他对古今中外文艺学的来龙去脉了然于心,并对包括翻译在内的诸多文艺学现象进行过大量的对比研究和视角独到的阐发。作为具有深厚学养和犀利学术眼光的学者,钱钟书能够看穿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翻译真实自在情理之中。假想他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很难想象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问家和研究者。
在钱钟书所有文艺学研究中,有关翻译的论述所占篇幅极少。然而,相比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他对翻译问题的关注算是持久和深刻的。他对翻译问题的看法虽失之零散却十分严肃并富有见地,而且几乎涉及翻译问题的方方面面。
有关钱钟书涉及翻译讨论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论译专文、谈译片段、涉译序跋和论译书札等四类。通观钱钟书有关翻译讨论的文字,我们大致可以用三个关键词对钱氏翻译观进行概略:“换器弹曲”、译之“化境”和“失本成译”。“换器弹曲”乃译之名??译之“化境”乃译之归,“失本成译”乃译之实。“失本成译”是钱钟书对翻译史上翻译文本总体面貌的概括性描述;译之“化境”则是他对翻译概念特别是文学翻译属性的理论性规定。用“归化”顺畅的目的语表达换易原文从而使译本臻至“化境,,固然是文学翻译的使命和理想,然而“化境”的“丰满理想”时常遭遇“无失不成译”的“干瘪现实”。凭借学者的阅历和洞察力,钱钟书非常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并坦然接受之。
本文探讨钱钟书在文艺批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关于翻译问题的看法,揭示其在对待翻译问题时所采取的观察家角色以及翻译文本独立观和价值观思想。
二、译之“名”:“换器弹曲”
名不正则言不顺。为翻译“正名”似乎是人们探讨翻译问题的第一要务。
有关翻译理论的探讨,钱钟书发他人未发且不能发者,诸如“信之必得意忘言”、翻译的“虚涵数义”、“此‘本’不失便不成翻译”、译文在文本价值上“不妨出原著头地”等等。而所有这一切皆源于他对前人译论的继承和挖掘。
欲得言顺,必先正名。“翻”为何物?“译”又为甚?翻译又是什么?对于这类问题的回应,钱钟书秉承他在《管锥编》中一贯的学术态度:引而不答、述而不论。
1.“翻”:“翻转花毯”
盖透译之难,词章最甚。故有人作小诗,托为译诗者自解嘲云:“译本无非劣者,只判劣与更劣者耳”(Es gibt nur schlechte UebcrSctzungen/und wenigerschlechte)。西万提斯谓翻译如翻转花毯,仅得见背(el traducir de una lengua en otra…es como quicn mira los tapices flamencospor el reves)可持校《高僧传》三集卷三:“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
所谓“翻”者,乃“翻转花毯”,“锦绮”既翻,便得其背。“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翻译如翻转花毯,背面看花,犹如观镜像,虽纹路皆具,然则面貌左右颠倒。钱钟书在此引用塞万提斯和释慧皎有关“翻”和“翻译”的譬喻,旨在说明“造译”中词章换易的艰难,以及译作次于原作下一个档次的属性和特征。
2.“译”:“误解”和“误告”
按罗什“嚼饭”语,亦见《高僧传》卷二本传,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卷一三申之曰:“今以英法文译中国诗、书者,其失味更可知。即今中国之从天主、耶稣者,大半村鄙之民,其译新、旧约等书,亦断不能得其真意。览者乃由译本辄生论议,互相诋訾,此亦文字之劫海矣”即所谓:“误解作者,误告读者,是为译者”(corn-monly mistakes the one and misinforms the othe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