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园林景观建筑中民俗观
中国园林景观建筑中民俗观
[摘要]中国园林建筑作为景观建设最重要的方面,以叠山、理水、造屋、铺路和莳
花、檀木展现着传统的抱合自然的哲学观和人世乐生的民俗观。园林建筑的民俗观主要表
现为:刚柔相济,阴阳和顺;时空流动,内外交通;除凶纳吉,人世乐生;统一变化,彰显个
性。园林建筑的民俗观借助建筑构件、门窗雕饰、脊饰瓦饰、花木配置、花街图案、山岛设
置、神话传说,以及对景、借景等手法而得到象征性的表达。
[关键词]园林艺术;景观建筑;民俗观
[中图分类号]TU986.1;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5-0083-04
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其景观建筑包容
着天文观、地理观、阴阳观和人生观,作为艺术与生
活的统一,构成了中国民俗的一个特殊的表现领域,
也形成了中国园林景观建筑的独特风格。所谓“园
林景观建筑”,包括楼台馆榭、亭房廊径、山石池泉、
船桥栏靠、龙墙漏窗、奇花异木、嘉卉珍果、装饰摆
饰等,涉及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小品配置和细部装
饰。所谓“民俗观”,则指风俗观、生活观,作为人的
生活需要、理想追求、情感抒发和信仰寄托的象征表
达,它们通过叠山、理水、造屋、铺路、装饰、摆饰、小
筑、对景、借景、莳花和植木等造园手法,反映出寄
寓在园林艺术中的文化传统、社会风尚、审美习惯和
园主的个性风格。
中国园林景观建筑中的民俗观,作为生活与艺
术的无声表达,主要表现出“刚柔相济,阴阳和顺”;
“时空流动,内外交通”;“除凶纳吉,人世乐生”;“统
一变化,彰显个性”等基本的文化特征。
一、刚柔相济。阴阳和顺
“刚柔相济、阴阳和顺”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人
生之道和中国的民俗传统。作为理想的境界和精神
的家园,中国园林追寻着这样的法则和传统。在园
林景观中,往往山水同在、曲直互见、虚实对应、强
弱并用,表现为刚柔、阴阳的协调、和顺,人生与自
然的呼应、谐同,以及不偏不倚、能屈能伸的心境与
气度。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多为园主隐人“城市山
林”的别业,他们曾经为官或经商,崇文而知礼,大
多信天理、重人伦、爱自然、读诗书,讲求人文与天
文的交并、人道与天道的统一。
在和谐、统一的宇宙观与人生观的潜移默化下,
园林景观的建筑往往带上了哲学应用的意味。例
如,在中国园林的建造中,人们总少不了运用叠山、
理水的基本造园方法,而山、水正好给人以刚柔、阴
阳对照的直观印象和相反相成的哲学联想。山石的
高耸、坚挺,带上了阳刚气息,而池水的静谧、幽曲
和轻缓的涟漪则成了阴柔的象征。
关于石与山的相互关系和文化判断,在中国古
代文献中多有著述。《说文》曰:“石,山石也。”《释
名·释山》曰:“山体曰石。石,格也。坚捍格也。”
《经籍纂诂》卷十五引《周礼·大司徒》注曰:“积石
为山。”因此,中国园林中的片石或叠石大多有“山”
的取意。古人认为,山能布气调神,为“阳精德泽
所由”,故被视作“阳”的象征。至于水为“阴”之
说,也屡见于中国汉代的古籍。《论衡·顺鼓》曰:
“水,阴也。”《白虎通·五行》曰:“水者,阴也”,“水
者,盛阴者也。”《淮南子·天文训》曰:“阴气
为水。”
其实,山、石在古人看来,本也具有阳、阴之性。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七云:“山者,阳精德泽所
由,生君之象。”《春秋毂梁传注疏》卷十三引汉许慎
之说云:“山者,阳位,君之象也。”山因雄健高峻、与
天相接,被视作“阳”的象征。《尔雅》云:“山西日夕
阳,山东日朝阳。”此说强调了山的东西两面均与
“阳”相关。然而,“石”却又被古人视作阴类之物。
《经籍纂诂》卷第一百引《汉书·五行志》云:“石,阴
类也。”又引《春秋穀梁传》云:“石者,阴德之专者
也。”因石为“山物”或“山体”,往往隐没山中藏而不
露,故古人又有“阴类”的联想。实际上,山本身也
有“阴阳”的因素,山之南称之为“阳”,山之北称之
为“阴”。阴阳同在的认知,构成山“吐生万物”的信
仰基础。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七引《韩诗外
传》曰:“山者,万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
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不私焉,出云
导风,天地以成,国家以宁。”
“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是和谐世界的最高表现,
也是刚柔相济、阴阳和顺的内力驱动。
此外,水也联系着阴阳,所谓“水之南为阴、水之
北为阳”,乃从河的南北岸受光与背光的不同联想到
“阴”与“阳”的对应,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联互通。
可见,“山”、“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年级上册英语重点知识归纳.doc VIP
- 地方病防治课件.pptx VIP
- 三级公路(含声环境、生态环境专项评价)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 GB50666-20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ppt VIP
- 2.2-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技术规程.pdf VIP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送检、处理流程.pptx VIP
- 培训资料慢病及地方病防治工作要点.ppt VIP
- DB61_T 5006-2021 人民防空工程标识标准.docx VIP
- 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docx VIP
- (高清版)B-T 42588-2023 系统与软件工程 功能规模测量 NESMA方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