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四象观念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中四象观念研究

传统文化中四象观念研究   四象是中国传统识星体系的物化形式,作为“宇宙形态”的思维理念的典型代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四象体系的内涵在时间的长河中会产生融合和嬗变,最终确定为由五种动物组成的四组灵物。它们分别具有四种不同的颜色以及代表四个不同的方向,并与二十八宿完成固定搭配的严整形式,这便是东官青(或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或鸟)、北宫玄武的四象体系。这种象征思维表现为一种建立在“相似律”之上的巫术观念,把四方、四季、四灵、四象、四色等本不相类的事物放在一个人文建构的图式中加以整体的、浑沌性的把握,使本来无秩序的宇宙有序化。   【关键词】四象;星象;时空;图式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8—0201—06   四象,意指“四种神圣的生物”,是一套以动物形态出现的四个神灵。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体系将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宿,并分别由四象(神)统辖。象是中国传统星宫体系最基本的概念,作为四个赤道宫的象征,最终形成了由五种动物组成的四组灵物,分别具有四种不同颜色以及代表四个不同方向,并与二十八宿完成固定配合的严整形式,这便是东宫青(或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或鸟)、北宫玄武。四象的确立,不仅标志着古人在观察星空时就已明确区分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更重要的是,四象成为“宇宙形态”的思维理念的典型代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一、起源——观象授时   四象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化理念,显然已经脱离了原始的原生形态。《尚书·洪范》写道:“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日月星辰的移动,直接关系到季节的更替和气象的变化,气候的冷暖干湿又左右着农作物的生长。先民们经过长期的精心观测后发现,天体的运行变化实际上都忠实地遵循着各自的规律。这个发现让古人找到了决定时间的准确标志,于是便采用观象授时的方法来确定时令季节、制订历法,逐步建立起识星体系。四象体系的形成最初来源于原始的识星模式。   满天繁星绚烂夺目,先民们如何??察和识别它们呢?为了便于观测,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一系列坐标体系便由之产生。不仅如此,先民们采用了一些非常奇特的方法,把纷乱复杂的星际世界梳理得井井有条。一般说来,有两条途径:一是首先认识天空中少数亮度极强的恒星,然后通过这些恒星再去认识其他的恒星;二是并不把恒星看作彼此孤立的个体,而是将成组的恒星幻化为一个图形,认识这个图形之后,再进一步熟悉其中的每一颗星。当然,这两条途径应该是并行的。由于天空可见的亮星太少,因此,首先确立星象概念并进而认识恒星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星象是古人对恒星自然形成的图像所作的特意规定,他们根据这些图像的形状,赋之以人物、动物、器物等不同的名称,于是产生了最古老的星座。后来组成四个象限宫的二十八宿的宿名即来源于星座的形象。以象与象的区分而建立星座是古人找到的识星捷径。任何对于星的深入了解,都是通过最初对诸星组成的象的认识由粗到细完成的。简单地辨识某一颗星只是整个观象授时活动中最原始的一步,古人必然不满足于这种孤立的观测,而要建立整个头顶星空的完整体系。北斗位于北天极,以及常年可见的特性使其成为与其他星宿联系的最好基石。《尔雅·释天》曰:“北极谓之北辰。”郭璞《注》:“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由于岁差的缘故,北斗的位置在数千年前较今日更接近北天极,常显不隐,观测起来十分容易,成为终年可见的时间指示星。为了更加便于观测,古人把北斗七星中的每一颗星都命了名。《春秋·运斗枢》云:“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北斗围绕北天极所作的周日或周年的旋转,很像天盖上环绕天极旋转的钟表指针。先民们根据斗柄和斗魁的不同指向,来确定北斗与寒暑季节变迁的关联,创立了“斗建授时”。这种通过观测斗杓的古老方法,使得夜间某些恒星的出没或位置变化更便于被识别。   随着古人观测水平的提高,利用北斗决定时间的方法逐渐得到完善。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对此有所概括:“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对农时季节的确定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是单纯地依靠斗柄在上、在下便不够了。因此较后就出现了通过观测某几颗一定的明亮的星宿(如鸟、火、虚、昴等)在傍晚或平明的出没和南中(过子午线)的时间,来决定季节并制订比较准确的历法。《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吴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蜗夷,日呖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