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道经中“搏颊”
也谈道经中“搏颊”
内容摘要:“搏颊”(亦作“自搏”)是魏晋南北朝道经中的一个常见词语,表“击打面颊”之义,早期道教文献中常与“叩头”相连而用,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的重要程序,其目的是谢罪、首过。“搏颊”和“叩头”表示两个密切相关、相承的行为,所以在形式上可以凝合为紧密的“叩头搏颊”、“叩搏”。“叩头”表认罪或者求饶,“搏颊”则是自我惩罚之义,这是两个相关的行为,一方面承认罪过,一方面作出惩罚。“搏颊”本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悔恨、痛自责时的一个行为动作,从民间兴起的道教把它吸收过来,并且当做一种仪式行为加以推行。从现存语料看,“搏颊”作为道教一种规范的仪式被施行,不晚于东汉末魏晋初。至东晋义熙初,道教仪式中省去了这种“打拍法”,致使后人因不了解“搏颊”之俗,而对该词产生诸多误解。我们以道经语料为依托,以佛经及传统文献典籍用例为参照,以期廓清其意义内涵。
关键词:道经;搏颊;自搏;叩搏;叩头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2)04—0082—05
曾良先生《敦煌文献词语续释》[1]一文对敦煌文献中10多个词语作了深入的探讨,读后受益良多。其中释《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中“搏颊”一词为在地上叩头之义,曾先生分析说“向人求请、哀求时,最符合民俗常理的是头脸搏击于地”。这跟道教文献中的用例不尽相符,尚可推敲。
资料显示,“搏颊”是道教谢罪、首过仪式中的重要程序,道教典籍中用例甚夥,常与“叩头”相连使用,如:
(1)入靖东向恳,三上香讫,八拜,便脱巾帽,九叩头,三搏颊。(《老君音诵诫经》18/214a)①
(2)初上章籍时,于靖前南正北向行立定位,各八拜,九叩头,九搏颊。(《老君音诵诫经》18/214a—214b)
(3)当作会时,主人众客前向香火,八拜叩头,三十六搏颊,满三讫,再拜。(《老君音诵诫经》18/216a)
(4)飞龙元君头戴七曜紫元流光,衣七色云罗素袿,二素共乘青虹之云,飞琼紫盖,十二飞麟,从太华玉女三十二人,徘徊洞清之上,西南而行,便六拜,六叩头,六搏颊。(《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皇华诀》33/485a)
由上述诸例可以看出“搏颊”与“叩头”为前后相连的两个行为动作,其前常带数词,表明施行动作的次数。在道经的有些用例中,“搏颊”与“叩头”可凝聚成形式上较为紧密的“叩头搏颊”,如:
(5)还复位,礼监度三师,各三拜。次还读,前谒十方版及五师版,依前面方所,唯五师向西。毕,长跪大谢,弟子叩头搏颊无数。(《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表》9/854b)
(6)令曰:父有疾厄,儿受天师大治在身,父当冠带巾褐,叩头搏颊,子方入治奏章。(《赤松子章历》11/191a)
(7)臣等凡愚,事在宣扬三洞之旨,不忍所见煎厄之急。大小元元向臣等叩头搏颊,告诉丹赤,求乞救济。(《太上洞神洞渊神呪治病口章》32/720b)
(8)今故烧香,自皈依师尊大圣众至真之德,得道之后,升入无形,与道合真。毕,叩头搏颊各九过止。(《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34/386b)
(9)又再拜,便于礼处伏地,以简叩头搏颊。(《云笈七签》卷41《朝礼》)
(10)臣某诚惶诚恐,稽首再拜,便于彼处地上伏地,以简叩头搏颊,讫,起立。(《云笈七签》卷45《朝真仪》第9)
“搏颊”亦作“自搏”(杨联陞先生说:“诫经屡言叩头搏颊,搏颊即自搏”[2]),与“叩头”凝合为“叩头自搏”或“自搏叩头”,如:
(11)逢天大神戒书文,反覆思计念之,过多,无有解已,叩头自搏而啼鸣,有身不能自正,而反多怨,禁书致重,而自触之,致命不寿。(《太平经》卷110《善仁人自贵年在寿曹诀》)
(12)其家贫者,能食谷知味,悉相呼叩头自搏仰谢天,天原其贫苦,祠官假之,令小有,可用祠。(《太平经》卷114《不可不祠诀》)
(13)自归于天,首过自搏叩头,家无大小,相助求哀。(《太平经》卷114《病归天有费诀》)
(14)当各斋法信,并辞便当,更共苦请,相黠言曰:叩头自搏,血出斛数,亦要莫止。(《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5/895c)
(15)今日大庆,万愿开陈,谨自首谢,归命天尊,乞神乞仙与真合同门户,兴泰善缘,来生世世罔极,长享自然。毕,便解巾,叩头自搏各九十过,止。(《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6/583a)
(16)太上道君曰:若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大家、奴婢,各欲悔过者,皆当为师设礼,叩头自搏,整身自检,清肃恭敬,专心正念,奉承教命,法师当于高座上,为讲诵首悔之文。(《太上洞玄灵宝宣戒首悔众罪保护经卷中》6/906a)
(17)若用科仪,当称斋主姓名、年纪、户口多少,令斋主再拜稽首,仰,三自搏,伏地叩头。(《太上洞玄灵宝宣戒首悔众罪保护经卷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