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剂学新技术及其在改善药物功效中作用
药剂学新技术及其在改善药物功效中作用
[摘要]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总结近年来药剂学出现的诸如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包合物制备技术,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制备技术,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纳米粒与亚微粒制备技术,脂质体与泡囊制备技术等制剂新技术在改善药物功效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展望药剂学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药剂学;技术;药物功效;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023-02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出现多种药剂学新技术,在改善药物功效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些年出现的新技术及其在改善药物功效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的总结。
1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剂系统,主???是通过微粉化、 粉状溶液、固体分散体和溶剂沉积等技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显著增加难溶药物的溶解性能,从而提高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1]。近年来,发展了将固体分散体直接填充入胶囊的技术[2],固体分散体作为一种中间剂型,可根据需要制成软胶囊剂、硬胶囊剂等,便于临床上缓控释制剂的开发。另外,表面活性载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由于载体对于游离性药物而言,是作为分散剂或乳化剂的,从而阻止了任何水不溶性表面层的形成,药物被分散或乳化成了极细的状态,显著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
现在利用固体分散体制备的缓控释制剂越来越多,如对于难溶性药物伊曲康唑,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其固体分散体,由于选用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显著提高了伊曲康唑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速率[3]。黄曙宾等[4]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的葛根素缓释胶囊有很明显的缓释效果,并显著提高了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杜江等[5]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黄褐毛忍冬总皂苷的肠溶型固体分散体能达到肠溶和粉末化。吕文莉等[6]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使番茄红素以分子复合物的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显著改善了难溶性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
2 包合物制备技术
包合物(inclusion complex)系指一种特殊的络合物,是由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而形成的。这种包合物由具有一定空穴结构的主分子(包合材料)和客分子(通常为有机药物)两种成分组成。主分子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通常按1∶1比例形成分子囊。目前常用的包合材料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7]。
有机药物借Vander Waals 力形成包合物后,有如下功效:(1)增大溶解度,提高稳定性,使液体药物粉末化。如难溶性药物前列腺素E2经包合后溶解度大大提高,可制成注射用粉末。(2)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如陈皮挥发油制成包合物后,可粉末化且可防止挥发;盐酸雷尼替丁制成包合物后能显著改善其不良臭味,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3)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诺氟沙星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后,起效快,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141.6%;硝酸异山梨醇酯-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具有明显的缓释性,其血药水平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4)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如磷酸苯丙哌林片可减小舌部麻木的副作用。
3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制备技术
胶束是由过量的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热力学稳定系统,其疏水核心能较大量地包载疏水性药物,具有缓释作用[8]。由于进入体内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会被血液稀释,从而容易解缔合,无法将药物送至靶区。而聚合物胶束却是一种优良的药物载体,且有天然的被动靶向作用。粒径较小的聚合物胶束,有很好的阻止透过性,不易被巨噬细胞吞噬,能在有渗透性血管的组织(如肿瘤、炎症区或梗死区)聚集;粒径大的聚合物胶束,主要浓集在巨噬细胞丰富的肝脾等部位。胶束的疏水中心能大量地包载疏水性药物,如包载的药物是液态,则形成纳米乳或亚微乳;如包载的药物是固态,则形成纳米囊或亚微囊。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和亚微乳均可作为药物的载体,但目前在药剂学中还主要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已广泛应用的实例有抗排斥反应的环孢素浓乳,其在体内可自发地形成纳米乳。
4 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
微囊和微球的粒径范围为1~250 nm,属微米级,又统称微粒[9]。微囊(microcapsules)系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membrane wall)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而成的药壳型微囊;微球(microspheres)则指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骨架型微小球状实体。
蛋白质和多肽类大分子物质以及抗生素等药物对一些难治愈疾病有很强的药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