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娥让田汉苦恋一生烽火红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娥让田汉苦恋一生烽火红颜

安娥让田汉苦恋一生烽火红颜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1934年,电影《渔光曲》在上海公映,创下了连映84天的纪录。影片中由任光谱曲、安娥作词的同名电影主题曲也随之传唱全国。   几个月后,一名与安娥有过感情纠葛的男子,无意间听到了这首歌,优美的旋律令他顿时思绪万千。他随即用短短28个字,表达了自己对安娥的复杂情感:“君应爱极翻成恨,我亦柔中颇有刚。欲待相忘怎忘得,声声新曲唱渔光。”这名男子,就是后来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著名剧作家田汉。   然而,田汉与安娥之间的爱情故事,不是这短短二十几个字能够说清楚的,就连他们的儿子田大畏(著名俄文翻译家)也说:“父母一生爱得艰难。”   烽火岁月中成长起来的燕赵才女   安娥(1905~1976),原名张式沅,地下工作化名张瑛。1905年10月11日,安娥出生在原获鹿县范谭村(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一个书香之家。父亲张良弼,前清举人,曾公派日本留学,回国后创办直隶实业补习学堂(后改为直隶甲种工业学校,现为河北纺织工业学校),是河北近代史上的教育先驱,辛亥革命后任众议院议员、国会议员。应该说,是他给了安娥文学和思想上的启蒙。小时候,安娥特别喜欢听父亲讲《西游记》等神话故事,还喜欢念诵民间歌谣。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她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1923年,安娥18岁考入北京国立美专西画系。1925年,安娥参加了由该校共产党员邓鹤皋(后成了安娥的第一任丈夫)领导的学生罢课运动,赶走校长郑锦。12月间加入共产党。其时,安娥20岁。   安娥的行为,对于整个家族来说,无疑被视为悖逆。尤其是母亲,她不能眼看着安娥因为闹革命而坐牢或是被杀头。田大畏回忆说:“我的外祖母性格很刚强,这一点母亲和她很像。听说母亲加入地下党,她直接来到北京,硬是从学校里把母亲抓回家。”阴历十一月的一天,安娥被守在传达室的母亲“捉住”,过了几天就被带回保定,不许她离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安娥在报纸上看到25名学生被杀,再也按捺不住,索性逃走。“母亲的这一选择,让外祖父直到去世都不认这个女儿。外祖父不赞成母亲走上共产革命道路,他发表声明‘从此不再有这个女儿’。”   1926年7月9日,安娥新婚不久,就随同丈夫邓鹤皋从天津乘船抵达大连。邓鹤皋是她在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的同学,也是她的革命引路人。当时,邓鹤皋担任共青团北京地委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共西城党支部书记,安娥是共青团北京团总支抄写员。当时,邓鹤皋受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的派遣,到大连就任地委书记,安娥则被组织上安排做妇女运动工作。   邓鹤皋夫妇到了大连,正值大连“福纺大罢工”的艰难时刻。那一年的4月27日,为了反抗日本工厂主的残酷剥削和非人待遇,工人们自发地举行了“四·二七”大罢工。地下党和大连中华工学会因势利导,将罢工从经济斗争引导到反奴役、争人权的政治斗争轨道。但是,罢工遭到了日本殖民当局的严厉镇压,罢工领导人纷纷遭到逮捕,福纺纱厂(大连纺织厂前身)厂方采取金钱利诱、重新招工等手段,企图分化瓦解罢工队伍。“福纺大罢工”进退两难,前途未卜。邓鹤皋受命于危难之际,到任后,他积极贯彻北方区委罢工斗争“适可而止”的指示精神,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牢牢把握斗争的大方向。7月26日,在天津总工会、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香港金属业总工会等声援下,日方被迫做出让步,答应了工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劳资双方达成了复工协议。8月4日,罢工正式结束。“福纺大罢工”影响巨大,被视为“惊天动地之一场大风潮”。   为了安全起见,安娥和邓鹤皋等人抵达大连之后,便隐姓埋名,借住在黑石礁的王大娘家里。白天,安娥深入工厂,与工友们打成一片,教他们识字、唱歌,给他们讲解革命道理。大家亲切地称呼她“张小姐”。当时,罢工队伍里传唱着一首《工人团结歌》,曲调激昂雄壮,但歌词生硬费解,于是,她就采取工友熟悉的语言,对歌词进行了修改:“……我们工人创造人类食住衣/不做工的资产阶级反把我们欺/起来起来,齐心协力巩固我团体/努力奋斗,最后胜利定是我们的!”很快,这首歌就成为鼓舞大家士气的号角。这首新修改的歌词,也是安娥歌词创作的处女作。这件事,已被写入了《大连市志》。   后来,邓鹤皋被日本人抓进监狱,安娥与其失去联系,误以为牺牲。1936年,误传已经牺牲的邓鹤皋曾找过安娥,此时,安娥正同任光生活在一起。在安娥的记忆深处,她最感谢的人是邓鹤皋,是他给了她最初的爱情和婚姻,是他引领她走上革命道路。而且,邓鹤皋对她的工作要求很是严格,使她在这段极其艰辛的岁月中,获得了有益的熬炼。   红色经历和不俗才情征服恃才傲物“田老大”   1927年1月,安娥又被周恩来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里,她同中山大学职员、地下党员郑家康联系上,与之结合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