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世纪以来国产电视剧文化思考
新世纪以来国产电视剧文化思考
相比文学阅读的小众化,电影观众的青少年化,当下中国最为大众的艺术样式就是电视剧了,尤其是那些热播剧。之所以会产生热播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它们满足了人们在特定历史形势下的社会文化心理,在这个意义上,电视剧成了观察中国社会的重要媒介。新世纪以来只有短短十余年时间,却是中国社会发展最为迅速、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与此同时,一波又一波的热播剧及时地回应着社会变迁的现实。在笔者看来,这些年电视剧主要呈现三种叙述类型:一是流行于2002年至2005年的“新革命历史剧”,二是2006年至2010年的谍战剧或反特剧,三是2011年前后出现的后宫剧或宫斗剧。恐怕很难再找到一种文化样式可与当下中国产生如此密切的联系了。
“新革命历史剧”与“泥腿子将军”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对左翼、革命文化的反思,人们很难接受革命历史故事的讲述,这种状况直到新世纪之初才得到改变。其中2002年小成本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热播,让新革命历史剧重回观众的视野。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出现的“三大战役”、“开国大典”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不同,这些电视剧基本上都由民营公司投资拍摄。这种民营资本与红色故事的结合,成为新世纪以来文化社会转折的重要标识。
《激情燃烧的岁月》塑造了一位满口粗话、嗜好战争、血气方刚的“泥腿子将军”。从石光荣开始,这种“泥腿子将军”就成为新革命历史剧中最受瞩目的形象。如《历史的天空》(2004年)中的姜大牙、《亮剑》(2006年)中的李云龙、《狼毒花》(2007年)中的常发和《我是太阳》(2008年)中的关山林等。这些都是民族国家中打鬼子的英雄,这种英雄形象与其说来自上世纪50~70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不如说是对80年代“新历史小说”的再次改写。
就在新革命历史剧流行之时,还有两种热播的电视剧类型,一是“帝王剧”。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雍正王朝》到2001年的《康熙王朝》、2002年的《乾隆王朝》,再到2004年的《汉武大帝》等,出现了一批表现中国历史上盛世王朝故事的电视剧。其中,《雍正王朝》在讲述九子夺嫡的阴谋故事的同时,更着??把历史中残忍嗜血的雍正皇帝塑造为勤勉朝政、厉行改革的帝王形象,经过雍正的努力,大清朝从积重难返的康熙末年走向了繁荣富裕的乾隆盛世。这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遭遇改革攻坚战“分享艰难”的主流叙述相呼应,通过突出帝王奋斗大业的“不容易”,以唤起民众内心对国家的认同。相比之下,随后出现的《康熙王朝》、《乾隆王朝》、《汉武大帝》等帝王剧,则更多地呈现了帝王的雄心与谋略。
二是“家族商战剧”,如《大宅门》(2000年)、《乔家大院》(2006年)、《闯关东》(2008年)等。这些从晚清到民国的商战历史剧,基本讲述了白手起家的商业奇才如何运筹帷幄、机关算计、成就家族产业的故事。从这里可以看出,不管是“新革命历史剧”还是帝王剧、家族剧,都呈现了一种开疆扩土、励精图治、成就霸业的王者、强者和胜利者的故事,而且往往把这种个人主义的男性英雄传奇与民族国家的英雄叙述结合起来,从而支撑起新世纪以来逐渐建构完成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大国崛起”的双重意义。
谍战剧与职场励志故事
2006年,随着《暗算》的流行,谍战剧开始成为最受青睐的电视剧类型,一时间,荧幕上“谍”报四起。2009年初,《潜伏》使得谍战剧成为公共话题,即使不是反特片而是讲述国共现代历史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也主要借用谍战故事作为情节主部,一直延续到《黎明之前》(2010年)、《悬崖》(2011年)的热播。相比新革命剧更多地呈现抗战英雄,谍战剧则更侧重叙述国共“暗战”的故事,把“国共”正面战场的斗争转换为一种地下斗争,借助隐秘战线来完成对国共意识形态冲突的新的解读。
这些谍战剧与此前同一类型电视剧的重要转换,就是国共关系从上世纪50~70年代反特片中妩媚妖娆的“女特务”与英勇俊俏的男地下工作者之间关于性别的联想,变成了国民党兄长与共产党弟弟之间的“兄弟情”。如《暗算》中的戴主任与钱之江的关系,不仅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更是“英雄”间惺惺相惜的关系;《潜伏》中的余则成与李涯也是各自忠诚于信仰的人;谍战电影《秋喜》也一样,夏惠民是晏海清的上级和兄长,在大量的镜头中,导演也让夏惠民与晏海清基本上只出现在“双人中景”中,共同分享同一个空间,以暗示彼此的“情同手足”。
从中可见,谍战剧一方面消解了国共意识形态的对立,另一方面,这些无名英雄代表着一种忠贞职守的职业伦理,试图重建一种有信仰、有理想的价值感。这种对信仰的高扬与其说是对革命历史价值的回归,不如说更是一种“被真空化”的信仰(地下党有信仰,国民党特务也有信仰)。这是一个召唤信仰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拒绝回答信仰是什么的时代。如同《亮剑》中的李云龙被白领观众解读为“最为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