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惠州环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前 言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以下简称“环大亚湾新区”)位于惠州市南部,西邻深圳、东莞,东接汕尾,南濒大亚湾,背靠广阔内陆腹地。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环大亚湾新区开发建设,促进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北地区陆海统筹协调发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惠阳区全境(含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惠东县境内324国道以南6个镇,陆地面积21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1.4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2012020年,远期至2030年。本规划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环大亚湾新区功能定位的行动指南,是指导环大亚湾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规划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一、基础条件
(一)以石化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初具规模。环大亚湾新区从石化产业起步,已形成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中海壳牌95万吨乙烯生产能力,2012年石化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16.8亿元.在全省8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实际利用外资等几项指标均位列前三。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初具规模,2012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368亿元和57亿元。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正成为珠江口东岸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陆海统筹的区位条件优越。环大亚湾新区是珠江口东岸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站”,位于香港辐射粤东地区的枢纽地带,往西与深圳、东莞陆路距香港6047海里,随着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的建设,将与深圳、香港形成1小时乃至半小时生活圈。往东通过厦深铁路和沿海高速公路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经济区域相连。往北通过京九铁路、国道205连通粤北及内陆地区,是粤北及赣
图1-1 环大亚湾新区交通区位图
南的重要出海口。往南面向大亚湾,与辽阔的南中国海相连,具有建设海上对外通道和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
州机场)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2012年港口吞吐量7007万吨,其中马鞭洲港区已建成2个30万吨级、2个15万吨级原油码头,是国内原油深水泊位最集中的港区。惠州机场正在加快复航;拥有沈海高速、惠深沿海高速、潮莞高速惠州段、长深高速惠盐段和广惠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厦深铁路通车,深惠城际轨道、广梅汕铁路扩能工程正在规划建设,惠大铁路进港线全面贯通并与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在惠州境内交汇,为实现环大亚湾新区陆海统筹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海洋生态与人文资源丰富。环大亚湾新区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281.4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岛屿140多个,设有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南海水产资源的种质资源库”,是南海重要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分布区和海洋牧场示范区。拥有惠州首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挺故居,以及秋长、平海等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洋文化兼备。
(五)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较强。以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的环大亚湾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12年生产总值占全市的35.9%。开发强度较低,已开发面积占总面积不到10%,除建成区和基本农田之外,大部分为适宜开发的丘陵和滨海平原地区,是当前惠州乃至珠三角东岸不可多得的战略拓展地区。
二、战略意义
加快环大亚湾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打造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增长极,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在加快转型升级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再造一个新惠州的目标;有利于探索陆海统筹发展新模式,利用我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契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临港重化工业转型升级,完善我省沿海经济布局;有利于强化珠三角对粤东、粤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打造珠江口东岸地区战略发展新平台,促进深莞惠一体化发展,构建横贯东西的战略通道,吸引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带动粤东、粤北地区的加快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探索环大亚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以环大亚湾新区为纽带,促进惠州海岸带的整体保护与开发,确保海洋环境整治与陆源污染防治相结合,实现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和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协调互补;有利于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科学路径,以环大亚湾新区为载体,率先构建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开发建设全过程,加强陆海生态系统保护和岸线资源管理,确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