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章神经PPT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元有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四个重要功能部位:
1.接受信息、并进行整合的部位:树突、胞体
2.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轴突始段、起始郎结
3.传导动作电位的部位:轴突
4.释放递质的部位: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动作电位(兴奋);(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与分类;(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二、神经胶质细胞;一、突触传递: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 - 神经元的过程。;2. 突触的结构;线粒体;②电突触;3. 经典突触传递机理;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定义:突触后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改变,这种电位称为IPSP。
机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膜对K+、Cl– 尤其是对CL-通透性加大→CL-内流→突触后膜超极化 →产生IPSP→IPSP总和作用→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时间总和:同一突触前末梢连续传来一系列冲动,引起较多递质释放,使先后发生的许多突触后电位总和达一定阈值从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这种作用称为时间总和。
空间总和:许多突触前末梢同时传来一排冲动,引起较多递质释放,使同时发生的许多突触后电位总和达一定阈值从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这种作用称为空间总和。;4.突触的抑制;(-);; 回返性抑制:指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在沿轴突外传的同时,又经其轴突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兴奋沿其轴突返回来作用于原先发放冲动的神经元。;;②突触前抑制;;5.突触的易化;6.突触传递的特征;7.突触的可塑性(plasticity);2.非突触传递;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①外周递质;分 类;2.神经递质的共存;(二)受体 ;1. 胆碱能受体 ;(一)反射与反射弧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感受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一)浅感觉传导路 :传导痛觉、温觉和轻触觉;(二)深感觉传导路:传导肌肉本体感觉和深部压觉 ;三、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 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的感觉接替核接受除嗅觉外,躯体各种特异性感觉传来的神经冲动,再通过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其主要机能是引起特定感觉,称为特异投射系统。 ; 非特异投射系统:各种特异感觉传导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到达丘脑第三类核团,最后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这一投射系统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其特点是不能引起特定的感觉,但可以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五、痛觉;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脊髓反射; ①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所发生的牵张反射。意义:对抗肌肉的牵拉以维持身体的姿势,是一切躯体运动的基础。 ; ②腱反射:指短暂快速牵拉肌腱时所发生的牵张反射。意义: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2. 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脊髓与大脑完全断离的动物为脊动物;在脑断离后一段时间,脊髓暂时丧失一切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此现象称脊休克(spinal shock) ,临床称截瘫,常因屈肌反射占优势导致瘫痪肢体难以伸直。;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二)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发生的机制 ;(三)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古小脑=前庭小脑;其功能相当复杂,主要作用是调节运动,与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肌紧张的控制以及本体感觉传入冲动的处理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手足徐动症)。病变可导致震颤麻痹症(帕金森病)和舞蹈症;(一)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二)运动传导通路(图)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1.植物性神经的双重支配与对立统一;
2.植物性神经的外周作用与效应器的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
3.能持续地发放神经冲动,对效应器具有紧张性作用; 4.交感神经系统的效应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在于应急;
5.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效应比较局限,其主要作用在于保护机体、促进消化,积累能量,加强排泄、保证种族繁衍(即性活动加强)等。;三、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三、学习与记忆;2. 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与消退 ;4. 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三)记忆的形成与过程;
刺
激
;(四)记忆障碍;四、神经活动的类型(神经型) ;复习要点;结 束;;;星形胶质细胞;;;;;;;;离子;;;;;;;;;;
▲ ▲;植物性神经的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