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PPT
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Siying Wang 主要内容 1,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及分类; 2,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3,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4,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机能代谢的 变化; 5,防治原则. 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称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海平面下,机体PaO2<8kPa(60mmHg), PaCO2>6.67kPa(50mmHg)并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者,称为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 1. 按血气特点分:低氧血症型(I型)、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II型)。 2.按发生机制分:通气障碍和换气障碍 3.按发病部位分:中枢性和外周性 4.按病程分:急性呼衰、慢性呼衰 呼吸功能不全的分类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主要是指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1,ARDS的概念; 2,ARDS的特点; 3,ARDS的发病机制; 4,ARDS患者血气分析的特点。 病解特点:肺水肿、局灶性肺不张透明膜形成、肺泡膜-肺毛细血管膜受损,急性炎性表现; 病生特点:肺水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临床表现:突然发生的呼吸窘迫、过度通气、呼碱、顽固性紫绀等。 ARDS的特点 ARDS的发病机制 除肺原发疾病如SARS病毒等的损伤外,主要由于各种病因使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增多,吸引及激活单核细胞、白细胞,其释放自由基、溶酶体酶、蛋白酶等或引起无复流现象,造成肺等器官损伤。 ①肺泡-肺毛细血管膜损伤、炎症介质→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渗透性肺水肿→弥散功能障碍; ②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张力↑→肺顺应性↓→肺不张 ③肺不张、肺水肿液引起的气道阻塞、炎性介质引起支气管痉挛→肺内分流; ④肺内DIC及炎性介质引起肺血管收缩→死腔样通气→PaO2↓→I型呼衰。 ARDS患者血气分析的特点 根据ARDS的病理学特点,其引起的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气体弥散障碍为主, 通气障碍不明显,因此血气分析多为PaO2降低, PaCO2升高不明显。多为I型呼衰。 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1,概念 2,发病原因 3,发病机制 3,动脉血气分析特点 由于呼吸系统慢性疾患(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称慢性呼吸功能不全(Chronic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 慢性呼吸功能的概念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他包括呼吸中枢、胸椎、胸廓胸膜及呼吸肌等病变均可引起。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如下: 1,肺通气功能障碍; 2,气体弥散障碍; 3,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一、通气障碍 肺通气是在呼吸中枢的调控下,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松弛,使肺和胸廓做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得以实现的。正常成人在静息时肺通气量约为6L/分,其中死腔样通气占30%,肺泡通气量约为4L/分。 有效通气=R?(潮气量-死腔气量) 一)限制性通气不足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 引的肺泡通气不足。 1.呼吸肌活动障碍; ①中枢或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 ②呼吸肌本身的收缩功能障碍. 2.肺和胸廓的顺应性降低; 3.胸腔积液和气胸。 二)阻塞性通气不足 由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 称为阻塞性通气不足。 气道阻塞可分为中央性与外周性 1.中央性气道阻塞 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分胸外 阻塞(吸气性呼吸困难),胸内阻塞(呼 气性呼吸困难)。阻塞的病因可为肿瘤、 异物,浓痰,血凝块等。 不同类型中央气道阻塞呼气与吸气时气道阻力变化 Ptr气管内压;Patm大气压;Ppl胸膜腔压 2.外周性气道阻塞 内径<2mm的细支气管。管壁薄,无软 骨支撑,同肺泡紧密相连。吸气时,肺 泡扩张,细支气管受周围弹性组织牵拉 口径变大,管道伸长,呼气时,肺泡内 缩,细支气管变窄,阻力↑ 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3,气道等压点移向小气道 正常情况下,气道内压总有一点与胸 腔内压相等且该点在大气道,由于慢 性炎症等使肺组织炎性损伤及增生, 气道等压点移向无气管软骨的小气道, 等压点外侧气管受压使通气功能障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太原市二级造价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各地真题).docx VIP
- 扰流板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xls VIP
- 肝血管瘤及影像诊断.pptx VIP
- 中考现代文阅读——王成伟《生命里的“中轴线”》.docx VIP
- 东盟能源数据-东盟电网互联项目概况 ASEAN Power Grid Interconnections Project Profiles 2024.docx
- 油气SEC储量与油气田生产经营管理.pptx VIP
- 《两办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培训课件2024.pptx VIP
- 如皋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 VIP
- 建筑 工程图集09FS01 防空地下室给排水设计示例w.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姬松茸种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