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国民收入核算
1.1 考点难点归纳
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微观经济学以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如个人、厂商、行业等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国民收入是进行宏观分析的关键。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是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
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例如,降低工资对单个厂商而言,可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进而扩大生产,增加工人,但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人工资,社会总体的消费会因收入的减少而下降,总需求的下降最终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减少。
2.GDP与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一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为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前者是一个地域概念,后者是一个国民概念。两者的关系是: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为国民收入核算的基础,例如,美国在1991年后也采用了GDP作为核算基础。
3.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对国民收入(以GDP为例)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后两者较为常用。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1)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
GDP=C+I+G+(X-M)
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
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2)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之外,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包括租赁收入、专利和版权的收入等。
利润是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以上用支付法和收入法对GDP的核算,同样适用于GNP。
4.与国民收入相关的几个概念
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其相互关系如下:
NDP=GDP-折旧
NI=NDP-企业间接税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PI-个人所得税
注:利息调整为不包括在利息净额(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之中的个人利息收入,例如政府债券利息收入。
上述关于GDP相关概念的介绍同样适用于GN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
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核算: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厂商)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Y=C+I
从收入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Y=C+S
储蓄-投资恒等式:I=S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以后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核算:消费者(家庭)、企业(厂商)和政府购买
从支出的角度:
Y=C+I+G G为政府购买
从收入的角度:
Y=C+S+T T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课件.ppt
-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篇.ppt
- 谭淑芬《函数单调性》公开课.ppt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件22.ppt
- 统计学课件十四—20117.ppt
- 考点13 七大洲四大洋;世界人种、语言、宗教.ppt
- 政治:第一课《美好生活向导》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
- 外研版七上Module9PeopleandplacesUnit1Weareenjoyingtheschooltripalot.ppt
- 课件夏令营配位化合物奥赛140704.ppt
-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一篇 简单机械.ppt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