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成品论语文教育如何补救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缺憾.doc

成品论语文教育如何补救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缺憾.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文教育如何补救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缺憾 【摘 要】新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化追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在青少年中滋生膨胀,非主流德育观大当其道,传统德育面临尴尬境地。如何摆脱困境?值得深思。语文是百科之母,承担了德育的重要角色。从古至今,语文教学总是与儒家思想相濡以沫、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传统的儒家文化为精髓,推崇仁义礼智信,重树科学健康的价德育观,重建主流价值体系,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这是当下语文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儒家文化;重德崇仁;有效教育;效果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多种价值观的冲突给我们的道德教育带来了一些难题。面对众多的价值选择,我们的德育目标如何定位,才能为道德教育提供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是21世纪德育建设的一个前提问题,如果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失之偏颇,德育建设纵然有千万种举措,也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儒家“崇德重仁”的情感教育理念中得到一些启发。现今流行的《弟子规》,其《总训》说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实则就是在宣扬孔子之德育观。很多实践证明它的推行是行之有效的。 一、让儒家文化贯穿语文教育始终 什么是儒家文化,它的的内涵是什么?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儒家着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儒家学说实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学说,十分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人的伦理存在问题,在个体性方面,传统儒家十分强调“为仁由己”“君子求诸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正心” “诚意” “修身” “慎独”等观念,从而有力地突显了人们在道德学问和人生志向方面自主自强的重要意义;在团体性方面,传统儒家十分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人之大伦”,从而有力地突显了人们在某些特殊性人际关系中维系情感和谐,恪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在群体性方面,传统儒家十分强调恻隐、羞息、辞让、是非的四端之心和“仁者爱人”的崇高理想,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而有力地突显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实现普遍性“泛爱众,而亲仁” 的重要意义。随着儒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它更加全面地填补了当今非主流的德育观的缺憾,更利于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儒家思想教育的具体体现: 儒家文化是礼乐文明的根据,价值观念是非的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艺术审美的尺度,由此构成了中华民族基本精神价值体系和伦理道德价值体系。当然,糟粕是有的,但我们无法舍弃的是那里的精华,所以我认为通过传授已经延续了2500多年的儒家文化思想,能够填补由于现代化进程造成的道德缺憾。 1、敬养父母 现代社会上,依然还存在许多与和谐社会不相吻合的现象,诸如敬养父母问题。这一问题特别严重地存在青少年身上,他们大多被娇生惯养,再加上社会的不良影响,很容易就会走上邪道。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时不时会听到或看到不是把父母赶出家门,就是对父母大打出手,更有甚者毒害父母等。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这些人身上荡然无存。我认为社会有责任,家庭有责任,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这些人在接受教育阶段,没能依照儒家孝道去做,所以做出不孝道的行为或犯罪的活动来危害社会、家庭和父母。李密的《陈情表》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蓝本对学生进行孝道的教育。李密谈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让学生深刻体会李密对祖母的那片孝心,从而直接地对学生进行孝道的教育。人是社会网络上的一个因子,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一个人在家能做到孝,并把这种孝悌的风气带到政治上,就是孝政了。这便是从家庭道德的孝道而推及国家政治的政道。 2、治国仁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入世的激情,同时利用儒家思想传授治国之道,要让学生不能一味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世界大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地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导学生要立身正己,垂身示范。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意说的就是“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带头端正了,谁又敢不端正呢。”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治理国家时要施行仁道的重要性。 在学生了解懂得治国之道的同时,也需要让学生懂得“仁道”之理,孔子觉得“仁”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境界和道德境界,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说的是“聪明的人乐于水,有仁道的人乐于山,聪明的人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