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市场形势分析和展望.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米市场形势分析和展望

谢谢大家! 2.《纲要》确定的保障粮食安全主要目标 ??? 基于“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食物供给;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主要品种结构平衡,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在保障粮食安全目标选择上,重点突出资源保护、能力建设、效率保障,确立了生产水平、供需平衡、储备水平、物流水平等四类16个指标。关于粮食自给率,提出要稳定在95%以上,稻谷和小麦保持自给,玉米保持基本自给。 关于粮食生产能力,按照基本自给的方针和今后粮食消费需求增长趋势,提出到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2020年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长期稳定在15.5亿亩以上,单产水平2010年粮食单产达到650斤/亩,2020年达到700斤。关于粮食储备水平,提出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保持在合理规模水平,粮食库存品种结构趋向合理。关于粮食物流水平,提出全国粮食物流“四散化”比重从2005年的15%,提高到2010年的30%和2020年的55%。上述目标是按照积极稳妥原则确定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时,各目标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必须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才能得以实现。 3.健全粮食宏观调控   健全粮食统计制度。完善粮食统计调查手段。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市场、库存、质量等监测,加快建立粮食预警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会商机制。成立粮食市场调控部际协调小组,建立健全高效灵活的粮食调控机制。   健全和完善粮食应急体系。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应急预案》的各项要求,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协调的粮食应急网络。增加投入,加强对全国大中城市及其他重点地区粮食加工、供应和储运等应急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应急工作需求。对列入应急网络的指定加工和销售企业,地方人民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增强粮油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完善粮食流通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加快研究制定国内粮油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领域产业政策,完善管理办法。   加强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和健全粮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统计调查职责,保障粮食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需要。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在16个优势品种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中,包括水稻。 1.水稻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体,依靠国际市场调剂国内需求的余地极为有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水稻已连续四年持续增产,目前产需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未来稻米消费将呈增长趋势,受比较效益低、“双改单”趋势明显、水田面积减少以及机械化水平低、良种良法不配套等因素制约,播种面积增加有限,单产提高难度较大,稳定供给压力将长期存在。    2.区域布局,着力建设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3个优势区。其中,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的82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粳稻;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丘陵平坝地区、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河南南部地区、鄱阳湖平原、沿淮和沿江平原与丘陵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10个省(市)的449个重点县,着力稳定双季稻面积,逐步扩大江淮粳稻生产,提高单季稻产量水平;东南沿海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杭嘉湖平原、闽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广西及海南的平原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6个省(区、市)的208个重点县,稳定水稻面积,着力发展优质高档籼稻。(19个省市) 3.主攻方向,立足国内生产,满足消费需求,稳步发展粳稻,大力发展优质稻,不断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稳定和扩大种植面积,加强稻田保护,稳定和增加双季稻生产;二是加强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与推广,规范发展轻简栽培技术,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加快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水稻单产和品质;三是加强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稳定提升生产能力;四是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优势区域稻米产业化步伐,打造世界稻米名优品牌,提高经济效益。    (二)未来国内粮食需求 从长远看,国内粮食消费增长压力较大,预计2010年国内需求总量约为5.3亿吨,比今年增加0.1亿吨。当然一个国家粮食需求总量与进出口政策有关。2020年又将比2010年增加0.2亿吨左右。2007年我国粮食自给率约为96%,谷物有余、大豆不足。要保持这个水平,国内粮食生产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