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在信息术课上进行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doc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在信息术课上进行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在信息术课上进行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 要】 网络的普及,在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本文从分析道德养成的规律入手,从明确规则、学习案例、实践体验、寻求帮助四个环节,讲述了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道德教育的策略,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的普及,给青少年的学习、娱乐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网络上各种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泛滥;网上交流时人们常恶语相向,互相辱骂;玩游戏成瘾,影响学习;热衷网络生活,造成对现实生活的疏离和冷漠。约会网友时,一旦受骗,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而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忽略了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的道德教育研究是一件急需要做的、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第一个要研究的问题是:道德是如何在一个人身上起作用的? 首先,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和老师告知哪些事是好的,要做,而且做了会受到表扬。哪些事是坏的,不能做,如果做了会受到批评甚至惩罚。比如诚实是好的,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会受到表扬。撒谎是坏的,如果撒谎了就会被批评甚至惩罚。 其次,父母和老师会讲很多的故事和实例,加深我们的印象。比如“狼来了”的故事,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断地撒谎,最终再没有人相信他了,他所有的羊都被狼吃掉了。孩子们就在这些故事里得到了间接地体验。各种故事和实例地不断地加强了这种间接体验,巩固了道德规范。 即使这样,出于趋利避害的人类本性,孩子们有时还是会撒谎,这时他就真的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惩罚,这种直接体验验证、强化了间接体验。不断地验证,不断地强化,最终使人的道德观念定型。 但还是有些特例:有些孩子就是会经常性撒谎,这时就需要父母、老师或相关专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帮助。 因此明确规则、学习案例、实践体验、寻求帮助就构成了中国学生道德养成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有别于西方社会基于宗教信仰培养道德的方式。笔者就根据这一中国学生道德养成的过程,进行了信息技术课堂的道德教育策略研究。 明确规则,理解并熟背《文明公约》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文明公约》。2001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八单位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下简称《文明公约》)是我国目前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文明公约》全文如下: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总共五句话,每句话针对一个问题,提出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比如第一句针对信息浏览问题,提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要“浏览不良信息。”第二句针对网络交流问题。提出要“诚实友好”,不要“辱骂欺诈”。 其次,要求学生熟背《文明公约》。一个从未被父母、老师、伙伴告知不要随意约会网友的青少年。在第一次面对网友见面请求时,更多的可能是好奇,激动,很少甚至不会考虑到安全性。因此从小理解并熟记公约很重要,在网友提出见面时,你会下意识去想安不安全,见面时也会多留个心眼。有这个意识和没这个意识的差别是很大的。古代从小就让孩子们背《三字经》、《弟子规》就是这样的用意,让孩子们在面对问题时,下意识里就会想到学过的规范。 学习案例,加深体验,总结方法 要不断搜集资料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专门建立一个“网络道德案例”的文件夹,在平时的新闻浏览中,及时收藏相关文章及网址。 2、要及时讲 人们对刚发生的事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因此也更容易接受其中蕴含的经验教训。比如2007年9月24日,“熊猫烧香”计算机病毒制造者及主要传播者李俊等4人被判刑后[1],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讲述这个案例。加强学生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的意识。又如今年1月11日,电影明星汤唯被诈骗21万[2]。教师就可结合这个案例,讲述如何防止网络欺诈。再如,现在微信很流行,教师可多讲些使用微信被骗的案例。 3、要反复讲 背了《公约》,听了案例,但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淡忘了,所以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反复讲,从不同角度讲,不断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这是人类的习得规律所决定的。比如关于现在最流行的微信,就有很多被骗的案例。他们或为骗钱,或为骗色,或二者兼有,手段各不相同。被骗的或男或女,或成年人或在校生,对象也各不相同。微信是现在青少年最爱玩的社交软件,教师可常讲些这样的案例,引起学生重视,并学会防范。如:“男子约会陌生微信好友被骗800元”[3]、“年轻女会计师玩微信约会男子,两小时被骗光财物”[4]、“轻信微信公众号,女大学生被骗上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