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婚礼成员》主题探析
《婚礼成员》主题探析
【摘要】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婚礼的成员》是她的一部凸显成长主题的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主人公弗兰淇在其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孤独苦闷与理想的破灭来进一步解读小说的主题——成长的困惑,以期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成长;孤独:困惑
成长,作为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个体生命的重要体验,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作品表现和探讨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关注的一大焦点。卡森·麦卡勒斯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婚礼的成员》即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弗兰淇独特心理和怪诞幻想的追寻,展现了一个敏感的青春期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处境及其所遭受的对性别身份、爱和性的困惑。《婚礼的成员》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麦卡勒斯最成熟的作品,在上世纪50年代由她本人改编为戏剧,在百老汇连续上演501场,获得巨大成功。本文试图对主人公弗兰淇成长历程中所面临的孤独与困惑做一番探究,以加深对小说成长主题的理解。
故事的主人公十二岁的小姑娘弗兰淇,从小生活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唯一的亲人,但两人却终日基本无话。虽然家里还有黑人厨娘贝丽尼斯和六岁的表弟约翰·亨利相伴,但在她的内心世界里,感觉到的是无法疏解的孤独与苦闷,每个人都被深锁在各自的内心空间,无法进行任何有意义的交流。后来得知自己将要参加哥哥的婚礼,弗兰淇想借此契机逃离沉闷的小镇和“在这世上无所归附”的孤绝处境,和哥嫂永远在一起,在此美好“理想”的诱惑之下,她离开了家庭,可惜未能如愿成为“我的我们”中的一员。最终她被拽下了哥哥的汽车,就那一瞬,所有的梦想和希望都被击得粉碎,孤独与困惑疯狂来袭。
一、弗兰淇内心的孤独
1、限定的苦闷
小说中主人公急切地渴望逃离僵滞、封闭的南方小镇,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限遐想,然而大部分时间里,她却只能在那个沉闷、单调的厨房里度过。在这个狭小、灰暗的空间里,徘徊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弗兰淇感受到的是被限定和钳制的苦闷。“这丑怪的厨房让人意气消沉。墙壁上约翰·亨利的胳膊够得着的地方,都被他涂满了稀奇古怪的儿童画,这给厨房蒙上一种异样的色彩,就像疯人院里的房间……让弗兰淇浑身不舒服。”在弗兰淇眼中,儿童戏耍的图画是怪诞和不可理解的,内心深处她对“孩童”的一切已深感厌恶。然而,限定的处境让她无法走出这个死气沉沉、一切几乎停滞的地方。她想要成为派对俱乐部的会员,但由于年龄的限制被拒之门外,即便是她决定为战争献血,也因年纪太小而被红十字会拒绝,“世界似乎不知何故将她抛在了一边”。正如贝丽尼斯所说:“我们所有人都被限定了。……也许我们都想自由,挣脱了好自己做主,但无论怎样努力都在定局之中。”尽管内心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无限渴望,对成人世界心怀好奇,弗兰淇最终也只能困在厨房,和厨娘、表弟聚在一起,不得不被限定、束缚在“孩童”这一特定的家庭角色中,内心的苦闷与孤独肆意伸张。
2、无效的沟通
成长过程中,引路人的缺失使弗兰淇时常遭遇无效沟通的尴尬,这也是导致其深陷内心孤独处境的另一重要因素。“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正、反两方面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在观察这些人扮演的社会角色过程中,青少年逐渐确立起自己的角色和生活方向。”。这类成长引路人一般是父母、老师或者朋友,然而弗兰淇的成长历程中既没有来自成人世界的积极引导,又缺乏默契的朋友相伴,她所遭遇的青春困境无人能解,沟通的无效让她难以走出孤独的内心。小说中,弗兰淇的母亲在生她的时候因为难产而过世了,使她失去了一个重要而理想的引路人,而身为珠宝商的父亲每天都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回来了也不会和她说话。父女间缺乏交流日渐形成的感情疏离,只会令敏感的弗兰淇产生安全感与归属感的危机。贝丽尼斯是一位善良体贴的黑人厨娘,对弗兰淇来说形同家人又似朋友。然而,事实证明她也不能成为弗兰淇理想的引路人,她总以主流社会的标准来评判弗兰淇的想法和行为,漠视弗兰淇内心的渴望并试图将其带上“正轨”。贝丽尼斯苦心规劝与引导,但却忽视了弗兰淇精神个性的需求,二者都无法走进彼此的内心。弗兰淇对贝丽尼斯诉说对哥哥“婚礼”的渴望,对她来说,“婚礼”意味着一个契机和转折,她可以逃离沉闷僵滞的南方小镇,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获得崭新的生活和体验。然而“与弗·洁丝敏所料不差分毫,贝丽尼斯就是这样拒绝理解”,在贝丽尼斯看来,婚礼就只是有着它世俗的含义,她认为弗兰淇爱上婚礼是一种闻所未闻的荒唐想法,是想插足别人的生活,这是违反世俗常规的,因此,她得出结论:弗兰淇“该考虑的是找个小情郎”、“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讲话要温柔,做事要乖巧”。贝丽尼斯与弗兰淇之间进行的无效对话与交流,始终无法打开弗兰淇的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