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名著阅读题一些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高考名著阅读题一些思考

对高考名著阅读题一些思考      2007年,江苏省高考首次把《红楼梦》《三国演义》等11部长篇小说及《论语》等三部文化经典著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文化经典著作阅读和文学名著阅读两个部分,共计20分;紧随其后的是福建省,考查角度、命题方式都与江苏省并无二致;时至2011年,湖南省语文高考也出了选做题,其中一道选做题为“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的异同”,也算是迈入了“名著阅读题”的考查队伍。在全国教育界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中,这种新题型的横空出世是偶然还是必然?它的考查方式是科学成熟还是有待改进?它的考查结果是否符合命题人的初衷?就此,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名著考查“功德无量”,高考现身纯属必然   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品。人类所建造的事物,无能经久:纪念碑会坍塌;国家会衰亡;文明会因古老而为人摈弃……但有许多书卷,历经兴亡盛衰,仍复存在,永不衰老。纵观泱泱中华,分明就是悠悠三千多年读书史。如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读书也理应成为获取知识、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1. 多数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表示“没兴趣也没有时间”,宁愿上网聊天、玩游戏或外出游玩。2.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非常少,其中大部分学生读的是“卡通故事”和“脑筋急转弯”之类,很少有学生去读名著名篇。3.课外阅读时学生多数只注意故事情节,无语言积累意识,从不摘抄好词好句,也没有查字典、词典去理解生字词的习惯,更谈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于是,不少学生谈及《西游记》,只会感慨“悟空与紫霞仙子”的凄美爱情,因为他们看的是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听到问题“你对黛玉看法如何”,只会回答“待遇不求多好,万八千足矣”,因为他们不知道“林妹妹名黛玉”;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部分学生对文化经典及文学名著十分陌生,他们的思想几乎已经荒芜成了沙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我们仿佛看到了扭转此种惨状的曙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既重视课内又重视课外”“不要注重知识的记忆,而要重视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注重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这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何而来?肯定要从阅读中来。既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必须切实引导学生去阅读我们的经典、感悟我们的经典,铸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因此,语文高考中应该涉及对名著、对经典的考查。此举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阅读的成效;另一方面,高考这根神奇的“指挥棒”对学生的阅读具有毋庸置疑的约束和强化作用。所以,我认为高考对名著的考查“功德无量”,势在必行。   二、考查方式机械单一,师生教学流于形式   先再现2011年的高考真题(福建卷):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红楼梦》)    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前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家》)    C.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蒲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子夜》)   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柳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复活》)   2.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这两道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都只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级。我的评价是:1.设题角度单一,考查识记名著故事情节,此点无须赘言。2.设题较为机械、目的性不强。就第一题来看,答案E项错误的关键是“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描述中的“查考”,错误原因在于枢密院不可能审查案件的是非曲直。这到底在考查什么?考故事情节?考人物形象?考对著作本身的思考?这样的出题方式未免不妥。   因为设题与提倡文学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初衷相去甚远,考查的仅是记忆和概括能力,与文学鉴赏无关,所以师生的教学也就流于形式。《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必考篇目时,已经是3月份了,所以有人说,这是在考教师,不是在考学生,教师们尽心“代读”,学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