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联解体教训与启示
苏联解体教训与启示
摘 要 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国际共运史上最严重的历史事件之一。总结和反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经验教训,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具有重要启示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
中图分类号:K512 文献标识码:A
1991年,苏联解体。与此同时,有着93年历史,有着1900万党员,执政74年的苏共也轰然垮台。2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反思与总结苏联巨变的教训。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教训,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具有重要启示和深远意义。
1 政治认同关系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兴衰成败
政治认同的概念源自西方,在《政治文化》一书中,罗森堡姆指出,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这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简言之,政治认同就是指人们在政治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存政治体系的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是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必要条件,是取得政治权威的前提,是政治合法性和政治权威的统一体。可见,良好的政治认同的实现,不仅有利于巩固政党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政党的领导即使面临危机与困境,也能够得到人民的谅解、支持和拥护,并与之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反之,糟糕的政治认同,不仅会将政党的权威性与合法性消耗殆尽,最终使得政党失去人们的支持,而且,即使是政党做出努力或改革,亦会遭到人们的怀疑与不信任。苏共的兴衰历程就是对于政治认同重要性的最好说明。1917年,只有20万党员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1941到1945年,只有200万党员的苏共面对最强大的法西斯侵略者,无所畏惧、英勇战斗,赢??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并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1年,拥有1900万党员,党员数量占到苏联人口总数近1/10的苏共,在没有遭受任何外来侵略的情况下,却丧失了74年的执政地位,苏联解体,苏共垮台。苏共的历史看似戏剧般地上演,实则是人民意愿的反映,是政治认同作用的体现。十月革命虽然艰辛,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虽然遇到困难,纳粹德国的铁蹄虽然恐怖,但是当时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苏共党员,所以即使有生命危险,英勇的苏联人民依然选择坚定地支持苏共,成为苏共渡过难关,取得胜利的最大源泉。但是在苏联解体前夕,情况却极不乐观。苏联解体前,《西伯利亚报》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让人唏嘘。在被调查者中,只有4%的人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利益,7%的人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但是却有高达85%的人认为苏共代表的是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利益。显然,在苏联人民的眼中,苏共已然腐化变质。既然苏共不能代表广大苏联人民的利益,那么苏共也就失去了广大苏联人民的认同,因此,人民也不会去捍卫苏共。结果也就显而易见,1991年,当苏共领导的这个国家再次遇到问题时,苏联人民选择放弃苏共,最终苏联解体,苏共垮台。
2 公平正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等众多方面,其中,经济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经济的发展绝对不意味着国家所有问题的解决,同样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掩盖国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矛盾。对于所有国家而言,公平正义同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中曾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追求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者废除。
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而正义的内涵与公平存在若干重叠,但它更多的指向是社会的是非观及荣辱观。它呼唤社会正气,谴责歪风邪气,与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更是水火不容。自古以来,公平正义都是人们衡量政权善治的标准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同样,公平正义实现与否也关系着政权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只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和谐,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这样,政党制定的各种制度和政策,不仅能够得到人们认同,使这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doc
- 网络环境下治安问题研究与对策.doc
-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型构建.doc
- 网络环境下愉快课堂.doc
-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基本形式和对策.doc
- 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doc
-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数据库安全.doc
-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数据库安全分析.doc
- 网络环境下远程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oc
- 网络监听原理与防范.doc
- 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技术试题-高中信息技术2.docx
-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docx
- 浙江省杭州市北斗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2.docx
-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理科化学第16周限时训练.doc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2.docx
-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四月份月考生物试题.doc
-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docx
-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A)含解析.docx
-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三仿真(一)文科综合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