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佬们“五月花契约”
大佬们“五月花契约”
“中国经济到今天,必须改变传统‘三高一低’发展模式!”
“什么是绿色经济?”“标准为何?”“搞绿色经济是否一定赔钱?”
11月的北京,几百名企业家聚在一起,围绕这些绿色话题激烈争吵。他们在国内首次集体发声:倡议更多企业家加盟绿色经济对话,共同缔结绿色契约,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这一次,他们不是在遥远的哥本哈根,却比两年前的《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走得更远。
北京。入冬以来一个阴冷、萧瑟的下午。
在亚运村附近一栋毫不起眼的平房会所里,近300名企业家聚集于此。会场外冷风刺骨、行人寥寥,这里却人头攒挤。“See Green Future——中国企业绿色契约对话”,这正是民间环保组织阿拉善SEE参与张罗的活动现场。
80多岁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满头银发。作为SEE基金会理事长,他仍然不遗余力。“当前中国生态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扼止。我们的大气、土地和水等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已处于危急之中,而治理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方式,则是主动改变经济的增长模式,使污染降到自然可降解的程度。”
台下,是从地产、建筑到汽车制造、家电、新能源、有机农业等各个行业的企业大佬,涉及国内几乎全部的核心经济产业。以绿色经济为主题,这算是囊括国内企业家数量最多的一次民间集会。
“该改变游戏规则了”
阿拉善SEE协会中的绝大部分企业家,并非第一次直面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问题。2009年冬天,当王石、冯仑、黄鸣、张跃、张在东等一批国内企业家自发去到哥本哈根参与第15届联合国气候大会时,引起了欧洲人的好奇,毕竟这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现场。
中国人除了生产廉价劣质的商品,也会关心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吗?这是当时外国人的一个普遍想法。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秘书长詹育锋回忆,当时,他看到记者反复问王石一个问题,“作为一位中国企业家,你为什么要关注全球变暖?”而当时王石回答:“地球只有一个,全球变暖影响到全人类,中国要承担责任,中国企业家也要承担责任。”
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对哥本哈根会议也感触颇多。正是???这次会议上,他得知全世界19.9%的碳排放量来自于中国,而40%的碳排放又来自于自己身处的建筑业与房地产业。“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相当于中国建筑和房地产商为世界贡献了8%的碳排放,而国内地产商却并不关心这个。”胡葆森承认,当自己第一次直面这个数字时,非常内疚,有负罪感。以后每卖1平方米的房子,就会多增加一些负疚,也因此愿意为改善环境做出努力,承担责任。
而最早购买私人飞机的中国企业家、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总裁张跃则反思,对今天的企业家而言,炫富已经没有意义。“当我们不缺财富的时候,就会看到我们缺稳定的气候、干净的食物、清洁的空气、清洁的水,以及健康的身体。所以,企业家应该将社会共同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来面对。”而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他在运河边与冯仑聊到这些,忧心如焚。
“是该改变游戏规则的时候了!中国企业家也应该加入到可持续发展中来。”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执行理事伊曼先生透露,目前,他所领导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已有五家中国国企加入,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加盟进来。
那些尖锐而刺痛的问题
不过,愿意为环境问题承担责任,与切实地去改变对环境的污染,还有漫长的距离。参加绿色契约对话的近300名中国企业家,大部分都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员。2004年6月,80多名国内知名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协会成立的主旨,除致力于改善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
“至少我个人是希望能给中国人一片蓝天白云,如果没有这个动机,当初就不会跪在沙漠上忏悔了。”首创集团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直言不讳。
“有些人认为,企业只要赚钱了,就相当于承担了社会责任,大家怎么看?”这些带刺的问题,频频抛向在场的企业家。因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关系着中国企业家未来的绿色契约能否真正达成。
而事实上,尽管大多数企业家认为做环保不一定必然亏钱,现实也确实存在一些让他们费解的怪现象,比如明明是企业花大价钱环保处理后排放的达标水,当地政府却要与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一样收费;比如建筑商想用环保材料,下游材料供应商却没有货。
而环保和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如何结合,企业界也存在极大争议。作为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先行者,一谈到企业绿色实践,山东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就对美国绿色建筑标准(LEED)和国内建筑商们充满了愤怒。“LEED认证是个狗屁,是美国人用来忽悠中国人的,国内建筑商却将之奉若至宝。”他抱怨国内包括万科在内的建筑商,从十多年前到现在,在绿色建筑中甚少采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太阳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