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年派和老虎爱与恨
少年派和老虎爱与恨
在Kindle确定入华的消息到来之前,多看科技副总裁胡晓东的心里常常觉得不踏实。
虽然依靠精耕细作的模式,这家从事图书APP运营的公司在无任何推广的前提下,利用短短两年时间内积累了近700万的装机量和近4万的付费用户。但是这一次,对手是亚马逊,其携带着完整的数字出版生态链、颠覆了英美出版市场的商业模式、1000万册的图书库存,背后,还有排着长队等着与其合作的出版商。
而多看,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电子书“加工作坊”。
当对手真的降临,胡晓东反而轻松了。他看到了亚马逊的打法,和已经提早进入市场的当当、京东并无定位上的差别,海量、平凡。这意味着选择精品路线的多看依旧有自己的优势,和亚马逊走了两条路,生机反而变得更大。
另一家在纸书出版上坚持精品原则的湛庐文化同样看到了希望的到来。思考、酝酿数字业务两年多,其中整个2012年都在和亚马逊的团队做沟通,Kindle甫一上线,湛庐文化便将书库里一半的内容搬到了Kindle商店,包括正在热销的《大数据时代》。
无论是入华前夜的焦灼,抑或尘埃落定的欣喜,国内所有要拥抱数字时代的出版人都寄予了亚马逊不同寻常的意义。犹如乱世之中期待王者的出现,能在市场还处于无序混乱的阶段推翻一切不合理,担负起提振市场的重任。
典型如湛庐文化创始人、CEO陈晓晖,他以对亚马逊的积极拥抱来表达对以往商业模式的不认同,对其余电商运作细节的不满意,但又不希望他们在亚马逊的压力下覆灭,让一家独大的局面伤害自己的话语权。
面对纠葛纷繁的利益关系,每人都各怀心事。
对亚马逊未来的爱之深,折射的是对眼下产业无序的恨之切;而亚马逊带来的焦灼,则是对市场重建中既得利益被颠覆的担心。
对于Kindle的未来,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仅仅是,即便他会“水土不服”,会像胡晓东担心的“播出的龙种生出了跳蚤”,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目前包括传统、数字在内的出版生态的种种不完善、不合理,是否能伴随巨头的到来得以改写。
多看与亚马逊的关系,有点像是一起漂流在印度洋上的少年Pi和老虎,那个看似凶恶的老???在漂流中却成了支持Pi活下去的最大动力。
隔离跑道
少年Pi与老虎的生存法则
对于身边的老虎,胡晓东看得越来越清楚了。现在Kindle商店每天以200余本的速度扩张书库,而多看从2011年5月精品书城上线,2012年底刚刚突破1000本,拼量是没有活路的。
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优势,那只有在对中文的理解上更胜一筹,这让他积累了一批黏性很高的“忠户”,在行业平均的二次购买率只有5%的前提下,多看突破了50%。
据他了解,Kindle中国的管理团队以美国人为主,势必会带来对中文理解不足的问题,这让人不免想起百度与谷歌之间谁更懂中文的争执。
“一段宋体里面看到一段楷体字,表达的是什么?是对话还是引文,或者是着重?这是非常精妙的中文文化。”在“更懂中文”的胡晓东看来,在欧美国家,西文书95%是纯字书,很少有版式变化和字体变化,但在中国,不要说图文混排了,文字本身的版式就很复杂。
虽然在业务上各有优势,但其实多看在许多层面上和亚马逊一脉相承。从早期Kindle中文系统的制作开始,“对于亚马逊的强大,我们比任何人都了解。”其中学到的重要一点就是后台数据的规范和透明。
同亚马逊一样,多看的数据完全向出版商开放,出版商可以连续24小时知道销售数据,账单可以追溯到每一本书。在胡晓东看来,这已经超过了国内许多平台的透明度,但和亚马逊相比还有很多差距。
在与出版社谈合作的最初,多看往往要谈上三四个月的时间,有两家大型出版社,更创造了沟通一年多才松口答应合作的纪录。亚马逊的加入无疑会加速出版商拥抱数字的进度,同时加大整个行业的数据样本量,让众多像多看一样的小平台获得更多机会。
钻研电子书制作越深,胡晓东发现真正的数字出版爆发节点不在于平台,而是形成不同于纸书时代的文体。纸书讲究以文教化,读者怀着仰视的心态去读书,而数字阅读是一种平等的、亲和力强的平文体,这种新的平文体占主流的时候,数字出版才能大兴。
亚马逊在美国就在推进这种转化的工作,比如专门给Kindle做的一些3000~30000字的短阅读,只发行电子书,不发行纸书,实际是推动出版商在内容模式上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
试想,如果有一天纸质书销量大幅下降,数字出版又挑不起大梁,这将是怎样的格局?而亚马逊在中国会不会做这些事,能不能有效,一切都是未知,但在数字出版刚起步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尝试。
被渠道绑架
亚马逊能否解救出版商
Kindle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而这种商业模式对于出版商来讲,它没有颠覆掉纸书上原有的商业模式,出版商可以以电子书这种形式,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