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元济先生及其创建的公共图书馆
张元济先生及其创建的公共图书馆
张元济图书馆 宋 兵
张元济先生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出版家和版本目录学家,已广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家乡海盐张元济图书馆和元济高级中学的建立,更使他在江浙沪一带家喻户晓。但他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所作的贡献,似乎还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论述甚少。事实上,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倡导者,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他曾呕心沥血创建过三个图书馆,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贡献卓著。
1 家学渊源奠定思想基础
张元济先生出生于海盐书香世家,历代藏书甚丰。其十世祖张奇龄,为明万历进士,曾在杭州主持有名的虎林书院,以学识渊博驰誉江南,人称大白先生。他重学问轻显贵,为使后代严于学风,曾立家训:“吾宗张氏,世业耕读,愿吾子孙善守不替。匪学何立,匪学何习,继之以勤,圣贤可及”。并在海盐南门外的居住处设 “大白居”以作读书之处。
九世祖张惟赤,别号螺浮,清顺治进士,授户部山东司主事。为官以直言敢谏著称。留世有《入告编》三集,就是他任职期间上皇帝奏折的汇集。数年后引疾归田,将其父奇龄的读书处“大白居”拓建,改名“涉园”。并开始蓄意藏书。延绵数代,藏书日富。涉园也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以藏书、刻书、读书著称的一邑之胜,名播江浙。
张元济的父亲张森玉,清末历任广东惠东、陵水等县知县,娶江苏武进谢焕曾之女为妻。武进谢氏是晋代淝水之战主帅谢安之后,为江南大族,亦是世代书香。张元济幼年随父居住。受历代家训的影响,张元济从小便在家教严谨的家庭中接受传统教育。其父经常为他讲解乡试中最好的文章,希望儿子能在科举制的阶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为他讲述螺浮公(张惟赤)的事迹,使螺浮公刚正的品格在张元济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讲海盐涉园和涉园藏书,虽已时过境迁,涉园早已成为战乱之后的废墟,藏书散尽,书板不存,但张元济却能体会到先人对藏书的执着和热爱。数十年后,张元济四处访购涉园旧藏书籍,珍视这片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壤中的每一件遗物,即源于父亲早年给他讲的许多故事。
张氏涉园虽已毁湮,但张氏门第严谨的学风和家训却世代绵延。传至张元济,他视如珍宝,乃将十世祖大白先生的家训亲书并加跋语请人镌刻于拉门之上(现陈列于张元济先生纪念室),以铭座右。并得阅九世祖张惟赤的《入告编》,由此使张元济悟出了“晓然于致君泽民之道,而懔然于吾父诏以诵习之意”,进一步坚定了他继承涉园精神,搜书藏书,并使之公诸于众,为日后成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倡导者奠定了思想基础。
2 应时而建,扶助教育,启迪民智
1892年,张元济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在总理衙门期间,看到旧官僚的种种愚昧、昏庸、陈腐的众生相,十分的灰心,“今日已为列国之世界,而在朝诸人,胸中横梗‘一统’二字,宜其措置之乖也”。在此种切身经历中,张元济感到“时至今日,培养人才,最为急务”。他对于国家兴盛的道路,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今之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科举不改,转移难望。吾辈不操尺寸,惟有以身先之,逢人说法,能醒悟一人,即能救一人”。兴学即为教育,在此后的数十年中,张元济先生始终以昌明教育作为自己的平生愿望,以此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强盛国家和民族。
十九世纪末,正逢我国近代图书馆诞生的历史时期。近代图书馆以启迪民智、公开阅览为宗旨,它和那种储书贻后,秘不示人,甚至以鬻书、借人为不孝的古代藏书大异其趣。张元济先生思想开明,目光远见,选择了创建图书馆以“扶助教育,启迪民智”。他所先后创办的三个私立图书馆,在我国的图书馆发展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2.1 初办通艺学堂图书馆。
1897年,张元济先生在北京和陈昭常等好友合力创办了一所通艺学堂,办学者和学生一起学习西文,“唯志在必成,断不中止”。通艺学堂除教室之外,还设有图书馆和阅报处。章程规定:“本馆专藏中外各种有用图书,凡在堂同学及在外同志均可随时入馆观览”,并也可外借,规定在外同志“应请同学作保,再由本馆赠一凭单,凡得有凭单者,本馆一律优待”。阅报处章程除申明“馆内所备各报专为取便同学广益见闻而设”外,还规定“每逢星、房、虚、昂日,午前九钟至十钟请教习于西文报中择要演说”,从而使读者更加方便地了解西方文化。这是我国对外免费开放阅览、凭证借阅图书和举办读者辅导的最早记录,说明这个图书馆是对社会公众开放的。
然而,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使创办了一年多的通艺学堂图书馆就此夭折。但它的创办,使张元济先生的建馆思想更加成熟,为以后东方图书馆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2 创办东方图书馆。
1902年后,张元济先生投身商务印书馆,以“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出版生涯。在进入商务的第二年,即主持编译所工作。由于资料缺乏,使编译工作异常困难。于是,他开始筹划建立图书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