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翔和他沙慕尼相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翔和他沙慕尼相机

于翔和他沙慕尼相机   一位中国摄影师,为了造一台自己满意的相机而创立了一个相机品牌——这大概是关于沙慕尼流传最广的故事,这位摄影师就是于翔。对于翔来说,通过制造大画幅相机来获取高品质画面可以说是出于本能。经过不断的摸索。创新和改良,如今沙慕尼被公认为最适合外拍的大画幅相机品牌之一。它轻便、坚固,摇摆移轴范围大,是不少摄影师眼中的“外拍神器”,同时也是不少相机收藏家眼中的“收藏佳品”。虽然在业界已经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沙慕尼从来不做商业广告,没有中文网站,甚至没有职业经销商,显得十分低调。通过创始人于翔的叙述,我们得以揭开神秘的面纱,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具体的沙慕尼。   “影像质量”与“便捷性”的取舍   于翔与大画幅摄影的初次接触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他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当他使用135相机拍摄学校作??时,发现放大后的画质差强人意,于是跑到潘家园二手市场花几百元买了一台二手大画幅相机。这台相机的画质的确优秀,然而实在太旧了,不久便出现了故障。这台旧相机形成了于翔对大画幅的最初印象:做工欠佳,不靠谱。   毕业后于翔购买了一台哈苏120柜机,成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师,之后数年没有再使用大画幅相机。2000年,一次拍摄珠峰绒布冰川的经历改变了他对大画幅摄影的看法。他使用一台木制的骑士4×5大画幅相机,经过一个月的拍摄以及后期的印放,才发现大画幅相机不仅画质出众,其精度和操作性能丝毫不逊干135、120的相机。于翔事后得出结论:摄影是一种非常依赖器材的艺术形式,例如没有徕卡就没有布列松,而没有大画幅也就不会有亚当斯。在摄影史上,摄影语言的变化,发展往往伴随着摄影器材的进步。然而“影像质量”与“获取影像的便捷性”之间往往是矛盾的,例如135的画质不如1 20,4×5的画质不如8×10;而就使用的便捷性来说,则正好相反。   作为一个追求极高影像品质的摄影师,于翔认为自己可以在便携性上做出让步,这样一来大画幅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轻质高强”的沙慕尼相机   在明确自己要选择追求“影像质量“的道路后,2002年于翔开始动手制作超大画幅相机。起初他的计划是做一台12×20英寸的钛金属机身,因为钛金属材料的刚度很好,能保证机身的稳定。他和一个朋友一起,花了不少时间画设计图,跑工厂看材料。然而有一天于翔忽然意识到机身重量是一个问题,他把设计好的相机体积乘以钛金属的单位质量,发现这台相机将重达28公斤,无法满足他外出拍摄的设想,于是制造相机的计划暂时搁浅了。到2003年底,于翔和好友陈光俊聊起相机重量的难题,陈提出如果使用碳纤维,机身重量可以减轻大半。两人对于制造相机的目标一拍即合,遂一同到山东购买碳纤维板材,回京后分头按照各自的图纸做起了相机。于翔那时每天在家切割,打磨碳纤维板,把墙上弄得都是碳纤维粉尘,粘到皮肤上浑身发痒。几经周折,第一台相机在2004年做出来了,于翔带着相机到拉萨试拍,使用中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开始琢磨怎样改进相机。   这一年,北京已经出现了许多大画幅相机使用者,甚至有不少人想要入手超大画幅相机。所谓“超大画幅相机”是指胶片尺寸超过8×10英寸的相机,国内没有厂家生产,而国外的超大画幅相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只能定制,需等待半年以上才能收货。   大画幅摄影圈的许多人已经知道于翔做出了超大画幅相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包括何崇岳,陈光俊在内的好几个玩大画幅摄影的朋友向于翔提出,希望他制作一批大画幅相机。正好于翔打算对之前自己做的机型进行改良,于是答应下来。上一台相机是用纯碳纤维做成,重量约12公斤,仍然比较笨重。经过思考后,于翔决定使用碳纤维复合板,即上下表面用很薄的碳纤维板,中层用木材。事实证明,碳纤维板在沙慕尼相机的刚度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于翔了解到江浙一带木工手艺高超,于是他在浙江待了3个月,不断做试验。跑工厂,聘请了当地的木工师傅,在借来的车库里研制出了第一批量产的12×20英寸超大画幅相机。当时国内还没有碳纤维复合板的工艺,于翔研制的碳纤维复合板在国家专利局成功申请到了发明专利。   相机制作成功后,于翔连夜开车将机器从浙江运回北京,到达时已是凌晨2点,预订相机的几个朋友正在北京的一家工作室迎接他。当这一批相机在三脚架上安装完毕时,大伙儿一下子炸了锅,兴奋不已地提出这款相机可以起商标、量产。这就是第一批沙慕尼相机诞生的经过,这批沙慕尼相机的购买者都是于翔的好朋友,对大画幅摄影十分热心,他们不断地鼓励、支持于翔研发大画幅相机,并在后来沙慕尼的成长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良好的口碑,开放的心态   沙慕尼的工厂位于浙江海宁,最初只有8名工人,现在则增加到了12名。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是近年来,沙慕尼已经成为全球大画幅木制相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每个季度生产的1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