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3.15晚会”看媒体监督处境尴尬.docVIP

从央视“3.15晚会”看媒体监督处境尴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央视“3.15晚会”看媒体监督处境尴尬

从央视“3.15晚会”看媒体监督处境尴尬   每年的3月15日,大家都在期待央视的“3.15晚会”。有人说,这一天,普通大众都很兴奋,唯独那些知名品牌的老板会忐忑不安,担心在央视晚会上“中奖”。去年是欧典地板,今年又曝光了麦当劳旧货换新装、家乐福“返包”销售过期食品、中国电信成垃圾短信推手、招行、工行员工出售个人信息牟利等。其实,这种被曝光的黑幕表面上看起来做得有鼻子有眼,但从中国媒体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监督和媒体自身经常发布虚假广告的情况来看,这种娱乐式的集中曝光,只是媒体把“3.15晚会”当成作秀的工具而已,从中也可以看出媒体监督处境的尴尬。   媒体刊播大量虚假广告,把自身推入尴尬境地   不可否认,每年的“3.15晚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都会集中曝光一批假冒伪劣产品,这对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件好事,毕竟对不法商家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也会指导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然而,现在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早已不仅仅是市场上的问题,更是媒体和媒体人的问题。   只要打开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都会充斥着毫无美感、极不负责任的广告。有的时间段,甚至每换一次频道就能看到不同的电视购物、电视广告栏目。我们稍加回顾,就不难发现许多伪劣产品都是媒体给吹出来的。“藏秘排油茶”“亿霖传销”“SK-Ⅱ”“新兴医院”“胡师傅牌无油烟不粘锅”,还有脑白金、黄金搭档、盖中盖、欧典地板、和田玉雕生肖邮票……人们为什么会轻信这些明显失实的广告?因为广告是通过名人,通过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发布的。当然,这些企业借用明星的知名度和人们对主流媒体的信赖,去做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自然罪责难逃。但是,播放这些虚假广告的媒体心安吗?因此,靠“3.15晚会”那天曝光几个伪劣产品是远远抵消不了刊播虚假广告给民众造成的伤害的。   “3.15”是媒体最难平衡的日子,一边是媒体的责任,一边是广告利益的诱惑。然而在这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面前,很多媒体却成了金钱的“俘虏”。很多曾经被媒体曝光过的产品商家只要舍得花钱,很快就会成为媒体的宠儿。如2004年7月,新兴医院“送子神话”以“孕育生命、关爱未来”为主题的广告曾在一些频道热播(新华网2004年7月17日),此后虽然神话受到《瞭望》周刊等媒体质疑,相关机构也认定它为虚假广告,可是2005年该广告仍然在同一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又如,“劲霸”男装因为涉嫌虚假宣传,在2006年第二季度的广告检测中排在广告违法量的第三名。当年世界杯期间,劲霸集团以3800万元的巨资,取得某知名电视台世界杯系列广告节目“射手榜”冠名权,其15秒的广告在该电视台的每场球赛前、中、后“强力推出”,日播多次。由此可以看出,媒体一方面在不断地向一些虚假广告企业主收取大把的广告费,另一方面又要承担媒体责任而不得不进行一些所谓的监督。一边踩着道德、道义,一边又踩着金钱和谎言两条背道而驰的船,这种尴尬也就可想而知了。   媒体角色的“两面性”,使得违法广告屡禁不止   “3.15”期间,媒体一方面扮演打击伪劣产品为民维护权益的角色,另一方面又经常为商家传播虚假信息广告,这样“两面性”角色的尴尬,已经出现了很长一个时期,以致到了百姓忍无可忍的地步。这几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以及国家广电总局每年都要对广告整治发出一些通告和通知,但从执行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是媒体的生存遇到了危机。主流媒体当然也希望能为百姓说话,为百姓维护利益,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从而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刊播有损自己形象的广告,只是不得已罢了。计划经济时期,各级主流媒体都靠国家财政供着,那时是何等的风光和安逸。可现在国家财政不再给补贴或补贴太少,媒体不得不依靠自身的力量组织广告。然而随着媒体的不断增多扩容,各级媒体特别是一些中小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生存危机,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违规的手段满足广告客户的要求,一些难听、难看、虚假、违规的广告充斥荧屏和版面,甚至插到了转播的《新闻联播》中。说到底,就是为了多挣几个钱,让媒体的日子过得更好点。   其次是多头管理,标准不一。在主流媒体中,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虽同属宣传单位,但其直接主管分属新闻出版局和广播电视局。由于这两个系统广告管理的标准不一致,结果常常出现在广播电视广告整治期间,一些严重违规的广告流向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而在新闻出版部门对平面媒体的广告进行整治时,一批违规广告又流向了广播、电视的现象。两个系统同时整治期间,他们又流向了户外广告和网络媒体。加上一些部门不按规定审批,检查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查到有严重违规行为,也只是简单地处罚一些广告主了事,很少处罚媒体,结果使得违法广告如鱼得水,横行天下。   另外还与有关部门推诿扯皮有关。有的虚假广告,从广告主经营的性质和行为来看,公安可管,城管、工商、卫生、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