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大关隘,每块砖石记录下历史血与火
十大关隘,每块砖石记录下历史血与火
白马关
白马关又名鹿头关,军师庞统与刘备换白马在攻关时被刘璋部将张任射死,今有庞统墓、祠和落凤坡、张飞点将台等古迹。罗江附近还有张任墓,“孔明定计捉张任”的战场。在成都北面,白马关北望涪城(绵阳),南窥成都,是成都平原北部的最后一道屏障。白马关的得名,缘于刘备进川时,重要谋士庞统乘白马在此地被乱箭射死。历史上的雒县,就是今天的四川广汉市,地处白马关以南,要想攻取雒县,必须从白马关这座成都平原的最后一道屏障中穿过。
绵竹关
绵竹关是三国时代的一座重要关隘。很多人错误地以为,绵竹关在今天的四川绵竹市境内,其实是在德阳市旌阳区下辖的黄许镇。绵竹关和白马关所倚托的山,同为鹿头山,这也是蜀道从成都北上之后,穿越的第一座山。虽然与北面将要经行的秦巴山地相比,鹿头山实在低矮得不值一提,但因为它位于成都平原的尽头,所以显得相当高峻挺拔。三国末年,魏将邓艾入蜀,就是在绵竹关前斩杀了守卫此关的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成都已经无险可守。尽管姜维还有精锐部队布防于剑阁,与钟会周旋,但刘禅也只能选择投降。
涪关
涪关即古涪城(今绵阳),位于富乐山和大银山之间。刘备进入西川时,就是与刘璋在涪城相会的。涪关的三国遗迹颇多:富乐山、蒋琬墓祠、营盘嘴(姜维屯兵之处)、旗堡梁(诸葛亮屯兵及操练水军之处,又称涪水诸葛营)、五里堆(张飞屯兵之处)、饮马渡(今双马大桥处),张飞饮马之处等。有一种说法,刘备的蜀汉霸业,就是从涪关踏出了第一步。
剑门关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此处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在此屯粮练兵,修筑关门。后来,魏国镇西将军钟会进取汉中,意在蜀汉,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门雄关前山雄奇古劲,乱石嶙峋,石梯依山傍崖;后山却幽静雅致,古松漫山遍野,荡舟湖间,亦别有一番韵味情趣。站在碉楼之上,北望八百里秦川,两千多年的战火硝烟犹在眼???;一个个忠魂远去,化成一个个景点,“姜维镇关”千古流传。
葭萌关
古时候,如果从成都到长安(西安),就必须从昭化西门进东门出。因此,昭化古城是连接巴蜀和中原的重要关隘,在昭化建城之前,连通成都和长安的道路就形成了,也就是说,先有路,后有城。在昭化这座城池建成以前,这里曾设有一个关隘,叫“葭萌关”。
城池建成以后,“葭萌关”依然存在,它就设在昭化古城西门即“临清门”这里,而且名字并未改变,所以临清门即是古城的西门,同时也是“葭萌关”的关口。经专家考证以“城”为“关”的关隘,全国仅此一处,其他地方的“城”和“关”都是分设的。使葭萌关名闻遐迩的,是张飞挑灯夜战马超。当初,二人大战二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天色已晚,张飞杀得性起,让士兵点上火把,继续厮杀。
天雄关
天雄关遗址距昭化古城西7.5公里,关隘位于牛头山腰,它是中国古代成都通往西安的古驿道上一处极为重要的驿站。《昭化县志》载:“葭萌治地四面环山,三面临水,以天雄关为屏障,则上接朝天声势联络,下接剑阁首尾呼应……关之地势雄险而扼秦蜀古道要冲,峰连玉垒,地抱锦城,襟剑阁而带葭萌,距嘉陵江而枕清水,诚天设之雄也。”宋、元时改修驿道,于牛头山北麓设关,因名天雄关。据说这里曾是姜维屯兵之地,过去寺庙香火很旺,古柏参天,方圆百里慕姜维之神勇,或求财、或求子等,十分灵验。
飞仙关
在今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南华村的飞仙岭上,自古为入蜀要冲。唐代称飞仙阁,杜甫入蜀经此咏《飞仙阁》诗。《读史方舆纪要》载:“县北四十里有飞仙阁,下浸深潭,若飞仙然”。历代文人经蜀道过此,多有题咏。至于飞仙关之说,清乾隆之前志书不见记载,清道光《保宁府志》记:“飞仙关在县北飞仙岭下。”不少学者认为,应是清嘉庆年间平白莲教起义时所建。
朝天关
在广元北25公里的朝天镇,古名朝天峡,老虎嘴、明月峡古栈道,地势险要。这里地处蜀道要冲,清代嘉庆《保宁府志》载:“朝天关在县北朝天岭上。”关于建关时间,史书无明确记载,但《宋史?曹友闻传》中,记述南宋骁骑大将军、利州驻扎御前诸军统制曹友闻,在抗击元军战死的事迹之后有一段话:“(朝廷)事闻,特赠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赐庙‘褒忠’,谥曰‘节官’;其二子(封)承务郎,婿(封)迪功郎。”褒忠祠就建在朝天岭朝天关前,明、清地方志均有记载,今遗址尚存。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朝天关建于南宋朝廷与元军四川鏖战的时侯。
七盘关
七盘关在广元朝天区转斗乡与陕西宁强县黄坝驿乡交界的七盘岭上,因从山脚到山顶,道路需盘旋七次才能至山顶而得名,为川陕间的重要关隘之一。明宗祯十年(公元1637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自陕西进兵四川,即取道于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