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塔克拉玛干沙漠歌声
塔克拉玛干沙漠歌声
飞机从乌鲁木齐起飞,掠过白雪皑皑的天山,航行西南。很快,机翼下面就是世界闻名的塔里木盆地,盆地的南部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近两小时的航程,我一直透过椭圆的舷窗向下俯瞰,茫茫无边的沙漠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沙尘,依稀可以看到沙漠深处一条条干涸的河流印记,白色水流痕迹如同大树的须根在沙漠上无序的伸展,仿佛挣扎着诉说着曾经葱郁的历史……
直到机翼下出现两条扭来扭去的大河和一片片绿洲时,我知道那就是从昆仑山流下的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两条季节性大河自南向北,滔滔流淌,最后消失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深处。在新疆,有水就有生命,这是和田各族人民的生命河。绿荫深处,掩映着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南疆重镇和田扑面而来。这里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14师师部所在地。
走出舱门,放眼望去,天空弥漫着薄薄的浮尘,呼吸中可以明显感到一股泥土的味道。然而,远处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枝繁叶茂,在阳光下生机勃勃。
47团的老兵和北京志愿者
9月2日,我来到距离和田70余公里的农14师47团采访,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1兵团2军5师15团。当年,15团的1800余名官兵千里急行军,冒着生命危险,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胜利地完成了解放和田的任务。征尘未洗,人马未安,这支英雄部队又就地转业,开荒造田,在昆仑山下叙写了屯垦戍边的史话。
在47团,我参观了军史博物馆,瞻仰了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又来到红军小学和北京援建的敬老院。
走进84岁退休老战士王传德的家里,提起当年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往事,老人拉住我的手,像打开了话匣子。
解放阿克苏之后,首长王恩茂作动员讲话说,和田紧张局势乱,国民党反动派暴动的目的,要在和田抢光、杀光,在和田成立“东突共和国”,但是解放和田要走塔克拉玛干——“死亡之海”,“我们回去就表决心,不管是‘死亡之海’,就是火海,我们也要冲到和田去。”
12月22日,我们1800人随政委黄诚走进沙漠,一天走120里,到有水的地方,才能休息。水都是纯碱水,一天只有一壶水,渴了就??润嗓子。面粉(毛毛豆)和上以后,搓成条条,然后切成豆豆,沙子一烧热,炕着吃。帐篷不够用,战士们在沙子里挖一个坑,用柴火烧热,晚上就不冷了。没有柴火,大家就相互抱着睡。每个战士都背着40斤的东西,“我当时还是副班长,每天都是背双枪双背包。我们一连走了十几天,听说和田暴乱分子把团长带的先遣队围住,发动暴动。大伙急了,连夜急行军100多公里到和田。和田老乡一看,这是哪来的这么多部队?我们说从大沙漠来的。开始老乡不相信,后来说是老天爷派来的天兵天将。我们很快就把和田紧张局势就控制住了。”
王传德动情地说:“想想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如果没有15团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田没有今天。我们也是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受罪、受苦,也没啥,像我们这些老同志,看见社会的变化,国家的变化,我们过去的受苦受难都是值得的。”
90岁高龄老战士汪怀德家住在北京援建的新楼里,宽敞、明亮。他也是那年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和田。想起当年,老人记忆犹新。
“1952年我在昆仑山上放羊。山上狼多,我就养两条狗,天天拿着枪在羊群周围转着,狼从来没吃到过一只羊。一天下大雨,洪水冲散了羊群,小羊被洪水卷走,我一次又一次从洪水中抢救着小羊,这些羊是部队交给我的任务,不能少一只。抢救回来的小羊冻得不停地发抖,我赶紧生火,一只一只的烘干,雨停后,又把丢失的54只羊,全部都找了回来,因为这件事,部队授予我一等功。
那年我的铺盖丢了,我不心疼,最让我心疼的是一张照片,那是我和王震将军的合影。好几次部队安排我去北京,让我去见毛主席,可是每次我都忍住了,我说我是真真正正的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见不见毛主席都一样。当时一师的司令员李海清说我:‘为啥不去,这么光荣的事情不是谁都能去的,你啊,就会当无名英雄。’我说:‘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我应该做的,没什么可表扬的。’
1954年,我在昆仑农场试挑了几只猪仔,当时指导员看我挺会挑猪仔,就问我愿不愿意学兽医,我说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就这样开始学兽医了。1966年,我喂养的从苏联进口的30只种羊成功产仔45只,全部成活,超额完成任务,部队授予我一等功。1981年8月份,我正式退休,指导员都舍不得我退。在我退休之后,经常有很多人找我去给牲畜看病,我从来不收取一分钱。”
陪我采访的是两位年轻人,一位是农14师宣传部干事陈正宇,两年前大学毕业,今年刚刚考上公务员,就离开繁华的乌鲁木齐来到和田。另一位来自北京的志愿者韩胜。也才20多岁,去年大学毕业,现在在47团政工办锻炼,已经工作一年了。
一身迷彩服的韩胜直率、热情。
他告诉我,毕业时,自己没有留在北京,也没有回到父母的身边,好男儿志在四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