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兹·李斯特“遗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弗朗兹·李斯特“遗迹”

弗朗兹·李斯特“遗迹”   很多年来,挖掘冷门音乐作品一度风靡,这种类似“探索者”的音乐作品推广策略也成为了许多唱片公司的营销手段之一。可以想象,当看到某张唱片上写着耳熟能详的作曲家名字,然而里面收入的乐曲却一无耳闻,好奇心顿时就被最大化了。可见,购买唱片的欲望往往有强大的好奇心支撑。但是近年来,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唱片业带来重创,一般较为冷门的作品,也能从某些网络音乐图书馆里轻易找到音频,“探索者”终究会晚节不保,或许加林娜·乌斯特沃尔斯卡娅(Galina Ustvolskaya)《第六奏鸣曲》中的五个能够拯救它。   在刚刚跨别的李斯特年中,“以其为名”的各类音乐专辑仍然争先恐后蜂拥而出,形形色色的唱片公司似乎都在纪念这位十九世纪伟大音乐家两百年的诞辰。我注意到,某些规模不大的唱片公司依然希望能靠着邀请年轻貌美的演奏家,来灌录李斯特例如《勒诺》《彪罗进行曲》,甚至《第三钢琴协奏曲》那样的冷僻作品,料想可以勾引爱乐者的收藏欲望,但是光靠这一套来俘虏乐迷的心,恐怕已经并不乐观。   然而,2011年环球唱片(DG)出版的一套名为《李斯特的遗迹》(The Liszt Legacy)的专辑让我刮目相看。刚拿到手,还以为又是“老声常弹”的再版故去钢琴家的李斯特作品,也差点把Legacy看成了Legend。但是恰恰相反,专辑以“李斯特”为名,其中曲目百分之八十都以贝多芬、舒曼、斯克里亚宾、格拉纳多斯主打,而演奏家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牌: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班诺·莫伊塞维奇(Benno Moiseiwitsch)、埃贡·佩特里(Egon Petri)、雷蒙德·罗文塔尔(Raymond Lewenthal)以及阿利西亚·德·拉罗查(Alicia De Larrocha),更惊奇的是这些录音均为首次出版发行。我顿然兴起,寻其中的奥妙。   首先,要注意到专辑名字中的“遗迹”两字。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奏,李斯特所留下的遗迹足可影响其后世。而在这里,“遗迹”更可理解为“延伸”,是从他的演奏、教学、旅行等方方面面提炼出来,然后像“蝴蝶效应”般自然而然产生的神奇推动力,李斯特就像是一位“先知”,预言了后来那些伟大钢琴家的诞生。   阿劳的入选无可争议,??是马丁·克劳泽的学生,李斯特再传弟子中最出名的钢琴家。专辑头两张(CD 01、02)就是他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录音年代为1954年,记得在他的传记中提到,1952年他曾为英国BBC广播电台演奏了全套贝多芬奏鸣曲,可见当时他正在孜孜不倦地渗透专研这些作品,并演出它们。阿劳是那种真正能把乐谱上每一个细节体现到淋漓尽致地步的钢琴家,尤其是在演奏贝多芬奏鸣曲。我一直认为在他的演奏生涯里,五十年代是最能彰显其演奏造诣的巅峰。如唱片中的“槌子键琴”奏鸣曲(作品106),阿劳在演奏末乐章的巨型赋格时具有极高的解析度。他并非像某些钢琴家那样凶神恶煞地去对付这一艰难的段落,他轻松自如、流畅凝练,通篇弹下犹如戏剧般辉煌,还如同壮阔的史诗。更可怕的是速度极快!能在如此高速下,做得疏而不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甚比他后来两次贝多芬奏鸣曲全集录音中的106版本。而唱片中另外几首奏鸣曲,如“月光”“热情”“离别”等是不容错过的阿劳绝佳的演奏神作,就像他1941年演奏莫扎特奏鸣曲一样,是真正的钢琴艺术!   在十九世纪,贝多芬的弟子卡尔·车尔尼培养了伟大的李斯特,而另一位出自他门下的音乐家就是特奥多尔·莱谢蒂茨基(Theodor Leschetizky)。他是传播美丽音色和高超技巧的使徒,许多后来名声显赫的钢琴家都出自他在维也纳的工作室。李斯特生前未给世人留下任何的录音记载,但是他的师弟莱谢蒂茨基却名副其实地留下了不少质量极高的pianoroll,这让我们与历史的脉络又拉近一步,给研究钢琴艺术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史料。与阿劳相同,专辑(CD 7、8)中的班诺·莫伊塞维奇也是贝多芬的传人,因为他就是莱谢蒂茨基的直系弟子。   莫伊塞维奇演奏的某些作品录音,仅存其晚年。如录制于1961年的舒曼《狂欢节》(作品9)就被收入到这套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收藏价值很高,演得也精彩!我记得,莱谢蒂茨基的另一位弟子,活过一百岁的霍尔绍夫斯基就是以晚年“腾云驾雾,犹如仙泉”的演奏出名,无疑这与其选曲有直接的联系。而莫伊塞维奇始终让自己的演奏保持那份“经久不衰”的标致,演奏技巧毫不退化,时常也能勾显出绝妙的乐句来,欣赏他演奏《狂欢节》中的某些段落,如在技巧艰难的Paganini,左手隐显出的声部线条,革命性地增添了“意料之外”的色彩。而缓慢的段落,如Chopin,近乎完美的Agitato,高音上主旋律的自由变化毫不拖拉,重复后的音色层次的变化明显增多,pianissimo更为细腻,与之前有所共鸣,短短一分半钟就如看完了幅“能拍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