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异同
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异同
[摘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的端午节是由中国传入的,但是传入日本之后,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秉承了中国驱毒避邪、保生护命的文化内涵,同时抛却了龙舟竞渡、追思先哲的文化意义,进而演变成为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儿童节”。本文就端午节在中日两国的演变及特色,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关键词]中日两国 端午节 异同
[中图分类号]K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72-02
在中国,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中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庆祝端午节。但是端午节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除沿袭插菖莆之类与中国端午节相关的习俗以外,又赋予端午节以新的内容,即在自家门前竖起高高的“鲤鱼旗”①,为男孩消灾去邪。战后,日本政府又把这一天定为全国性的节日,称为 “儿童节”。
一、中国的端午节
以前,中国把五月视为毒月,五月五日则更不吉利。这时候天气热起来,有毒的虫子到处活动,对人们健康造成威胁。所以古时候中国人在端午节时门上插菖蒲、艾草,身上佩香袋,喝雄黄酒,以防止毒虫上身。人们还在这一天采集制作草药,以防疾病灾难。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在中国有很多传说,不过被普遍认可的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日本的端午节
中国纪念端午节的习俗在中世纪初传入日本。日本飞鸟时代推古天皇(593~628年)时,日本人用五彩丝系菖蒲挂在胳膊上,用来灭灾减病。端午节时天皇在宫中举行菖蒲宴,饮雄黄酒。每年这一天规定向天皇献菖蒲。
“推古天皇十九年五月五日穿华衣去菟田野猎药,以祓毒气”。公元 834 年的《令义解》确定五月五日为节日。并在日本文献《续日本后纪》里初次明确记载端午节,在仁明天皇承和六年(公元839年)五月写着:“乙酉,是端午之节也。天皇御武德殿,观骑射。”不过,端午节最早在日本是属于“贵族俱乐部”享受的一个节日,通常只在皇宫内搞一些活动。进入江户时代以后,端午节“飞入寻常百姓家”,皇室、幕府、武士、庶民百姓都过这个节日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小男孩要玩一种“菖蒲打”的游戏。在日语里面,“菖蒲”与“尚武”是谐音,端午节也就渐渐成为一个尚武的节日,备受武士阶层的推崇。当时,家中有7岁以下男孩的,过端午节的时候都在户外立幡,装饰甲胄人形。以后又用鲤鱼旗代替了幡,借此希望男孩子有出息,能发迹,将来做到“鲤鱼跳龙门”。这种活动需要勇猛精神,对后代充满“力”的传承与希望,自然与男性有关。就这样,端午节演变成祝贺男孩诞生并祈求男孩健康成长的节日,期望他将来能够武艺高超,做个出人头地的英雄。
1948年7月,日本制定了《关于国民节日的法律》,将端午节的名字改为“子供”(儿童节),成为现代日本的11个法定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举行祈祷男孩子健康成长的民俗活动。
现在的日本,每年一进入4月,有男孩的家庭就开始在家中准备装饰物,男孩节当天或前一天晚上,亲戚朋友在一起聚餐以表庆祝,晚上不分男女老少,都要洗“菖蒲浴”,据说菖蒲的芳香能驱走恶魔。菖蒲在日本端午节中有着特殊地位,可以说端午节是一个菖蒲的世界。说到避邪,还有一段传说:从前有个叫平舒王的君主,诛杀了一个不忠之臣,这个奸臣死后的魂化成一条毒蛇,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