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与马不解情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古族与马不解情缘

蒙古族与马不解情缘   战马:蒙古马是世界上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   马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新疆辽阔的疆域上,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马矫健的身影,在新疆马的品种以蒙古马和伊犁马最为多见。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和新疆的一些地区,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乍,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蒙古马又在草原上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优良品种。蒙古马与新疆伊犁马,为世界马种的两大宗,可见其负有盛名。《黑鞑事略》中记载:“因其马养之得法,骑数百里,自然尤汗,故可以耐远而出战。平常正行路时,并不许其吃水草,盖辛劳中吃水草,不成膘而生病”,“战时参战后,就放回牧场,叫它饱食青草”。一般自两岁起即可骑乘;4岁即可劳役;五六岁发育完全:成吉思汗在垂训中曾说:“马喂肥时能奔驰,肥瘦适中或瘦时也能奔驰,才可称为良马。不能在这三种状态下奔驰的马,不能成为良马”。所以蒙古族不论官方或民间,都十分注重对马的治理和饲养、驯化,给予精心的爱护,既把马看作足财富,更把马看成是朋友。   我在温泉县的大草原上,听到这样一首关于马的叙事长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叙事长诗里说,实际上是人们对马的一种感情的寄托。在蒙古族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马的形象,而且都是美好的、象征吉祥的骏马的描述或主题。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蒙古马不像是好马。它个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却是世界上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随时都可以找到食物,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载的工作。它还可以为骑手提供食物,马奶的利用减少了军队对后勤的要求。   有史料载,成吉思汗所向披靡的欧亚远征军只有13万人,军队的数量虽不算多,但蒙古骑兵的坐骑却绝非一般。经过他们调驯的骏马战斗力倍增,一匹战马可以顶得上三四匹马的效用,敌方战马根本不能与之匹敌,纷纷败下阵来。   蒙古人的马鞍具有装饰美化功能,而且通常都用白银雕镂出各式各样的花纹   鞍马艺术是蒙古族马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蒙古族制作马鞍和装饰马鞍的历史十分悠久,中国大学问家王国维先生曾赞美说:“其鞍轻简以便驰骋,重不盈七八斤。鞍之雁翅前竖而后开,故折旋而不膊不伤。镫圆故足中立而不偏,底阔故靴易入缀。镫之革手揉而不硝,灌以羊脂,故受雨而不烂,阔才一寸长不逮四总,故立马转身至顺。”(《黑鞑史略笺证》)这说明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善于制作马鞍,善于装饰马鞍。所以《多桑蒙古史》中也说,蒙古人的马鞍具有装饰美化传统,而且通常都用白银雕镂出各式各样的花纹。   蒙古族马鞍的基本形制,可分为方脑(前桥)鞍和尖脑鞍两种,其中也有大尾(后桥)式和小尾式的区别。如今草原上的匠人能制造出十分合体的马鞍,不但主人骑着舒服,连马也会感到舒服。有些人讲究马鞍子,都要做各种装饰,刻制各种花纹图案,镶嵌骨雕或贝雕,也有用景泰蓝装饰的马鞍。马鞍其他部位也都加以美化,如软垫、鞍桥、鞍檐、鞍花等,还有头上的鼻花和腮花的银饰件,更显得华丽夺目。其制作工艺精美,是稀罕的艺术品。好马配好鞍,胜过龙驹。这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马文化结出的硕果之一。   血性的风物养育血性的人,马与蒙古族的不解情缘   马是蒙古族牧民生活中的资源财富,是草原上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是军队作战的制胜法宝,也是诗歌文学中的重要主题,是蒙古族欢庆娱乐的亲密伴侣,更是他们美的心灵和理想借以寄托的载体。所以马在蒙古族的全部社会生活中,始终具有着重要意义。   在生产领域里,马是牧民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又同时是生产对象。放牧、挽车、承骑、迁徙,乃至以马为资源的商品贸易,皆是要靠马才行。所以马是牧民富有的标志,繁荣兴旺的象征。最早的时候,草原上富有的人,马匹之多“量论谷”。以“浩特格尔”(即山沟或洼地)和“套海”(即湾子)来计群数。马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马,草原经济便无法经营”。   马又是蒙古人生存生活的资源。马奶及马奶制成的酒,是蒙古族喜用的饮食。元朝历代大汗,每年秋8月,都要从大都返回草原,举行盛大的马奶宴。宋代孟珙在《孟鞑备录》中说道:   “饮马乳以塞饥渴,凡一马之乳,可饱三人”。在战争中,“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就是以马奶充饥。饮用马奶还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在今天的医疗保健领域仍视为重要的医用保健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