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汉画艺术区域共性
论汉画艺术区域共性
摘 要:中国汉代绘画艺术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写照,研究汉画艺术首先要把汉画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才能尽可能走近历史本身,不论什么题材,都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以血统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宗法思想意识的反映。
关键词:汉代绘画;画像石;画像砖;绘画艺术;区域共性;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120.9文献标识码:A
汉画是中国汉代绘画的统称,具体说,主要指汉代壁画、帛画和画像石(砖)拓片画。其中,画像石、砖数量甚大,其本身作为建筑构件之一,是地下墓室、地上享堂(当时又称为食堂)建筑的墙体、壁面,画像上的造型都以雕刻、模制的方式完成,拓印为画。
汉画出土资料证明其主人基本是普通人士,作为官员,最大食禄似在2000石以下。因此,从艺术学角度看,汉画可以说代表了汉代一般社会的艺术欣赏习俗和流行样式。
近代研究汉画的潮流未断,从趋势看,有越来越“哲学化”、“美学化”的倾向。从好的方面说,希望借此提升“汉画”的“精神高度”,说人所未说之语,论人所未悟之境,一语惊天下,卓然成一识见。从不好的方面说,过犹不及。拔苗助长,适成空中楼阁;深奥莫测的判语,犹如七宝楼台,拆之不成片段。从学术研究必须的严谨度要求说,都有高估汉画作者、普通汉人工匠的“哲学”、“美学”修养及文化水平的现象,没有做到把文献(含汉画)读回到历史原点,因此,还有向现代学术研究方向努力的空间。
一、汉画区域共性和铭刻文字比对
区域共性在本文中指不同区域出土的汉画,都有大致共同的“主题”和“题材”。在共同拥有的主题、题材中,虽然存在着多少不一的艺术形象表现差异,但画像石铭刻文字内容直接解答了画像石构图、主题及造型诸意义,反映出汉人在丧葬仪礼方面的共通之处,证明了汉代在整合全体中国百姓的民风民俗认识上起着奠基作用。所以,要把汉画读回到历史原点,除了汉文献之外,铭刻文字也是重要的参考系。
汉代帛画主要出土于湖南长沙地区,未见有其它地区的出土报告。汉画像石、砖出土地区广泛得多,集中地区有江苏徐州地区、山东嘉祥、苍山、济宁等地区、山西离石、陕西米脂、绥德等地区、河南南阳、郑州地区、四川地区。其中画像砖多出土于河南郑州地区、四川成都等地区。
从题材倾向说,南阳地区多“天象”、“神灵世界”;山东地区多“伦理道德”主题;徐州地区多“世俗娱乐”;四川地区多“经济活动”。所谓“多”,是指其题材数量,和“只有”不同。
画像石、砖如此普遍出现,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厚葬”习俗,在此不赘述此定论;第二个原因是文献反映出的大时代背景,可以说是汉画艺术存在的前提,这就是汉代虽然在朝代时序上承接秦而来,但汉代政权却不承认秦在“道统”上的存在。
“道统”是以非“禅让”形式取得政权者的“心病”,原来在三代周礼中早已确立的“以血统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把“天下”视为“家产”,规定由“嫡长子”继承,此“嫡长子”即后世所谓的“皇帝”,他是宗法制中的“大宗子”,具有唯一正确性。这个“唯一正确性”在于他的“权利”——皇权、王权是“神授”的:因为“神授”,所以不可怀疑。
“神”的概念在周代是“上天”,是“超自然能力”。大宗子的列祖列宗也都是故去的“大宗子”,他们也是在“上天”庇护下生在于冥冥之中,而声息相通。这种意识思想不但是汉王室成员的“世界观”,而且也实际上成为社会普通成员的“世界观”。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在历史教科书中夸赞为“历史进步”,但在当时秦始皇本人,内心却还没有自信:因为他登基为天下君主,成为“大宗子”,却没有“神授”的证明。没有“神授”证明,至少说明你获得的政权“非法”。一个“皇帝”如果有了“神授”证明,他就“合法”,都要去当地的高山大川去祭“天”。
各地的高山大川就是各地的“望”。后来又叫的“封禅”,“封”就是专对泰山的“祭”,“禅”是对泰山周边群山的“祭”。从战国到汉代,最盛行这种“思想意识”的是“齐”、“鲁”的方士。秦始皇为了寻求上天“神授”的证明,几次东巡都带着齐鲁方士,途中格外留心富于吉祥寓言的“事件”,于是他有东巡泗水而派人去打捞传说沉在河底周鼎的事。
鼎是国家政权的标志物,是“重器”,倘若捞出周鼎,至少可以证明自己承继周的“合法性”。秦王朝寿命有限,秦始皇在“神授”、“封禅”的过程中,随行的齐、鲁儒生方士意见多有不合,秦始皇内心并不开心。
他在泗水捞不出周鼎,闷闷不乐。后来在湘江遇到大风浪,船行受阻,他以为上天有失公平,一怒之下,命令把湘江两岸山峦的树林砍光:可见,秦始皇直到死,心情也是沮丧的。
从战国到汉,先后有“五行”、“五德”轮替占有天下的学说,认为得到上天神授的人就占有了天下“五德”之一。“五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