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陇右汪氏家族历史文化贡献.docVIP

试论陇右汪氏家族历史文化贡献.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陇右汪氏家族历史文化贡献

试论陇右汪氏家族历史文化贡献   [摘要]汪氏家族以军功崛起于金夏战争之际,兴盛于元朝,延续至明代。史学界对此家族的历史褒贬不一。以军功起家的汪氏家族文化特征大致有三点:文化多元,蒙汉一家;文武兼备,重视文教且数代不衰;同时,对陇右文化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汪氏家族;陇右文化;边疆文化   [中图分类号]K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012-02   汪氏一族在元明时具有显赫的地位。《元史》为汪世显父子四人作传。20世纪70年代对汪氏元明墓群进行了科学发掘,对出土文物进行了系统整理;加上同时期对漳县汪氏族谱的校勘,使得对汪氏家族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实证资料。一些学者将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相互印证、补充,使得研究更深一步。目前对汪氏家族的研究多涉及军功、族属、官职、文化、民族关系、政治地位、家族兴衰等,已形成相当规模的论文、专著和地方资料汇编等。笔者意图通过汪氏家族军功起家的历史过程,从三个方面把握该家族的特征,进一步探讨汪氏家族的文化贡献。   一、军功起家   陇右汪氏崛起于金元乱世,所在之地民风尚武。他们以军功起家,有“三王十国公”的家族勋德史,其家族势力之大、延续时间之久,陇右罕见。   汪世显本是金朝旧臣,1235年,汪世显降蒙是家族发迹的关键一步。时值宋、金、蒙对峙时期,当时的形势是,宋自南渡后开始一系列的恢复措施;金灭辽之后实力大为削弱。1234年蒙元灭金,蒙元实力大增。在蒙元灭金前,它的战略是通使与南宋议“假道”(大致在陇右一带),联宋灭金,继而从陕西转向四川,入蜀而灭宋,统一全国。因此“假道”的战略意义重大:其一,蒙灭金可直抵金之腹地;其二,从长远来看,灭金以后南下是当务之急,蜀以“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藩篱”,蒙元攻宋的战略方针决定了陇右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它成为联系陕西、四川的拐点;其三,此地是金、宋、蒙政权边缘地带的交织点,形势复杂,但各方力量在此地相对都不是很强。汪世显在此经营多年,有一定的根基,所以汪的动向,尤其在宋蒙对峙时期显得格外重要。面对金“宗祀已矣”、大势已去的局面,汪世显开始自谋出路。他数次通过制置使赵彦呐向南宋传达归降之意,怎奈南宋无视北方形势的变化,仍采用闭关政策,对这种归降者一概拒绝。世显坚守巩昌日久,权宜之下最终投降蒙元。史书记载:“(阔端)皇子大悦,承制锡世显章服,官从其旧。”①汪世显归降蒙古,甘当蒙古收复天下的“马前卒”,而汪氏家族亦自此兴盛。   汪氏一族军功卓著。汪世显起家之时便坐镇巩昌,元初设巩昌统帅府,辖巩昌、临洮、平凉、庆阳四府,秦、宁等十五州。巩昌是他们的根据地,也是其政治活动中心。汪氏族人有六代十二人均坐镇大本营,有效控制区遍及“秦巩二十四州”。四川是蒙古攻宋的主战场,蒙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汪氏族人凭借其勇猛与智慧,在兴、沔、利、阆、绵、剑、潼、遂、彭、汉、成都、嘉、眉等地作战屡立奇功。钓鱼城作战、运山作战更显得有勇有谋,同时深入河西走廊,稳固了大后方。汪氏累累战绩让蒙元统治者大为欣慰,不断对其加官进爵。在1259年蒙哥汗驾崩、拔都与忽必烈之间展开的皇位争夺战中,汪良臣大战六盘山,汪惟正运筹帷幄掌管军需,平定了关中阿里不哥叛乱,血战山丹,使得忽必烈夺位取得绝对优势。忽必烈大加称赞,汪德臣、汪惟正更是被委以重任。汪氏一门以巩昌为中心兼秦陇、四川、陕西及河西地带的势力范围由此确定,政治地位更加提升。汪氏几代人呕心沥血在疆场建功立业,后代用心经营家业,使汪家军威名远扬于世。   二、汪氏家族的文化特征   (一)文化多元,汉蒙一家   汪氏族属自明代起就有争议,其复杂性也能说明他们的文化多元特征。关于族属问题,说法大致有三:第一种说法是“汪古说”。《元史》载“(汪氏)系出汪古”,据考证元代汪古族是指金元时期的阴山以北族,其基本成分是由操突厥语的各部人结合而成,又译为旺古、汪骨等。《新元史》、《蒙兀儿史记》及杨奂为汪世显所作碑文中亦取此说。第二种为汉人说。最早是明初杨荣所作《汪氏族谱序》中提及,汪世显是唐越公汪华第三子汪达的后裔。其后,汪钊墓志却有“其先徽州府歙县人”,有不少学者倾向这一观点,如有学者认为汪氏是有蕃化特征的汉人;也有专家分析汪氏族谱形成指出汪氏族谱与徽州族谱通谱之事,并说明族谱有改篡讹缺之嫌疑。第三种说法以藏族学者为代表,认为汪世显系出吐蕃戍边大师韦·嘉年恐洛的后裔,这也是当前较新的一种说法。由于元代汉人(与蒙古贵族征服者亲密接触的降蒙军政官员、宿卫士和被掳私属等)改姓蒙古名者不在少数,加之自古陇右区是民族成分众多、政权更替频繁的边疆之地,甄别汪氏的族属困难很多。   汪氏元墓群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范例。汪家坟茔坐落在今甘肃省漳县城南5里处的徐家坪,历经14代370余年。茔区内分布有数百座汪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