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历程——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历程——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引言-到底是谁得诺奖了?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UCSF(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Elizabeth Blackburn(简称Liz),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Carol Greider(简称Carol),以及Howard Medical School(哈佛医学院)的Jack Szostak。 HYPERLINK /Search.asp?Field=TitleClassID=keyword=诺贝尔 诺贝尔奖主页上介绍她/他们获奖的原因是揭示了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ted by telomeres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染色体是如何被 HYPERLINK /gsearch.asp?cx=012048316847667709942%3Atb7fqvjbeiecof=FORID%3A10ie=GB2312q=%B6%CB%C1%A3 \l 1033 \t _blank 端粒和 HYPERLINK /gsearch.asp?cx=012048316847667709942%3Atb7fqvjbeiecof=FORID%3A10ie=GB2312q=%B6%CB%C1%A3 \l 1033 \t _blank 端粒酶保护的),这样描述是非常专业的。当然更多的公众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用Aging Research Wins Nobel Prize( HYPERLINK /biology/Special/aging/Index.shtml \t _blank 衰老研究摘取诺贝尔奖)的标题,这颇有误导之嫌。揭开衰老与癌症的奥秘,这样的标题更是耸人听闻,偏离这个诺贝尔奖的用意了。
不可否认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能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它跟衰老和癌症的潜在关系获得了更多公众的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它只是衰老和癌症的correlator(相关者),勉强算得上indicator(指示者),还远不是causer(引起者)。当年发现衰老的细胞端粒变短之后,人们兴奋地以为找到了衰老的时钟,揭开了衰老的奥秘。但是事实上端粒在生理条件下并不是 HYPERLINK /reagent/list.asp?sortid=22typeid=260 \t _blank 细胞衰老的瓶颈,细胞或机体的衰老是其它原因导致的老化。小鼠的端粒是比较长的,如果把小鼠的端粒酶RNA亚基敲除,它能活得很自在,并不会早衰,生殖力也正常。那也就是说在当代的小鼠中,端粒缩短并不是小鼠衰老的原因。这样的小鼠可以一直传6代。当然越到后来,端粒越短,染色体也开始融合 [1]。癌细胞的增殖需要端粒的不断复制,但是我们知道端粒???激活只是癌细胞发生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但远不是唯一的一环。端粒酶固然是治疗癌症的一个潜在靶标,但是癌细胞也能通过recombination(遗传重组)延长端粒,逃脱对端粒酶的依赖[2]。
所以,不能说是衰老或癌症的研究得诺奖了,它跟cell cycle(细胞周期)的研究得诺奖一样,更多的是对细胞基本功能的重要研究的肯定。而这个研究的进程中贯穿着发现现象/问题-提出概念/模型-实验验证的思路,整个过程就像相继解开一个个puzzle(智力谜团)一样有趣,充满了思想的光辉。Nobel Prize in Medicine Awarded for Cracking DNA Puzzle(诺贝尔医学奖授予解开DNA谜团的研究),这样的标题最为精准。换个角度,我们不妨说是解puzzle得了诺奖。
相关链接: HYPERLINK /trends/news/410982.shtml \t _blank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染色体DNA的两个难题以及端粒概念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初,对DNA聚合酶特性的深入了解引申出了一个染色体的复制问题。DNA聚合酶在复制DNA的时候必须要有引物来起始,而且它的酶活性具有方向性,只能沿着DNA5到3的方向合成。染色体复制之初可以由小RNA作为引物起始合成,之后细胞的修复机器启动,DNA聚合酶能够以反链DNA为模板,以之前合成的DNA为引物,合成新的DNA取代染色体中间的RNA引物。但是线性染色体最末端的RNA引物因为没有另外的引物起始,没有办法被DNA取代。所以线性染色体DNA每复制一轮,RNA引物降解后末端都将缩短一个RNA引物的长度(图一)。尽管这个引物不长,但是细胞千千万万代地不断复制,如果不进行补偿,染色体不断缩短,最终就会消失。 James Watson(因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获得诺奖)最早就明确指出了这个末端隐缩问题,并猜想染色体也许可以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