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四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docVIP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四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四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方山子传 一、相关背景 方山子,是一个当时隐居之人。其家世代有功,为官宦之家,在洛阳也多有产业,在河北还有不少田产,然而他不慕当时的权贵,只身一人来到山中。当时苏轼被贬来到今湖北黄冈,认识了方山子。作者对方山子的生活态度十分赞赏,对方山子的异人之处非常佩服。又联想到自己从京城被贬到了这僻远之地,顿生感慨。于是便写下了这篇传记性散文。 二、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方山子生平的生动介绍和描写,给读者展示了一位出身富家,少年踌躇满志、威武侠义,中年舍弃豪华、自甘清贫、不慕荣华、崇尚道义、崇尚自然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作者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隐约有不平之意,流露出自己因仕途坎坷而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一、通假字 1.前十有九年 通 2.往往阳狂垢污 通佯,假 3.方山子傥见之欤 通倘,或 二、古今异义 1.然终不遇 古义:不被赏识,得不到重 今义:没有遇 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遗留下来的样 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 3.问余所以至此者 古义:原因 今义:连词,表因 4.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丈夫的配 5.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古义:骑在马背上 今义:立刻,立 6.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古义:任职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三、一词多义 1.慕 少时慕朱家(《方山子传》)动词,仰 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赤壁赋》)动词,思 2.闻 不与世相闻(《方山子传》)动词,来 ②今已显闻(《方山子传》)名词,名声,名 ③余闻光、黄间多异人(《方山子传》)动词,听 ④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动词,听到,听 ⑤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闻名,出 3.等 与公侯等(《方山子传》)动词,等同,相类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动词,相同,同 ③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陈涉世家》)助词,类,辈。用在名词之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 4.因 因谓之方山子(《方山子传》)连词,于是, ②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方山子传》)副词,趁 ③因其固然(《庖丁解牛》)动词,依 ④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名词,原 ⑤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经由,通 ⑥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动词,沿 ⑦因利乘便(《过秦论》)介词,趁 ⑧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连词,因 5.然 然终不遇(《方山子传》)连词,然而,可 ②方山子亦矍然(《方山子传》)形容词词尾,的样 ③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形容词,正 6.故 余告之故(《方山子传》)名词,原因,缘故 故垒西边(《念奴娇·赤壁怀古》)形容词,旧的,原来 ③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副词,仍 ④故遣将守关者(《鸿门宴》)副词,特 7.得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方山子传》)形容词,得 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传》)动词,得 ③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名词,心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庵居蔬食:住草房吃素 (2)名词作状语 岁得帛千匹 岁:每 (3)名词的意动用法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以为宗,尊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使跟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亦足以富乐 富乐:使享乐富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余既耸然异之 异:以为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也表判断)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也表判断) 自谓一世豪士(谓为判断词) 2.宾语前置 何为而在此(何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为何) 3.状语后置 晚乃遁于光、黄间[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晚乃(于光、黄间)遁”] 鹊起于前[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鹊(于前)起”]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眉间)犹见”] 4.省略句 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后省略介词于) ②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余后省略于) ③亦足以富乐(以后省略宾语之) ④徒步往来山中(山前省略介词于) ⑤见方山子从两骑(见前省略主语余) 5.被动句 然终不遇(不遇有不被提拔重用的意思) 1.奇妙的语言 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写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 2.隐约的折射 方山子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作者借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对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3.巧妙的构思 作者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姓名、籍贯、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