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标准农设灌溉排水》.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标准农设灌溉排水》

ICS 0 DB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 43/ XXXXX—2014 高标准农田建设 灌溉排水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for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 XX - XX发布 - XX - XX实施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2 5 灌排渠沟系布局 2 6 水源工程 2 7 输水工程 3 8 喷、微灌工程 4 9 渠系建筑物工程 4 10 排水工程 4 11 评定与验收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6 前言 《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标准包括: ——《高标准农田建设 总则》; ——《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地平整》; ——《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壤改良》; ——《高标准农田建设 田间道路》; ——《高标准农田建设 灌溉排水》;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输配电》; ——《高标准农田建设 科技服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后管护》; ——《高标准农田建设 评价规范》; ——《高标准农田建设 统计与信息管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南省言 为统一湖南省高标准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化与生态化,保证工程安全,节水节地,降低能耗,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 灌溉排水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排水工程建设一般要求、灌排系统布局、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灌工程、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评定与验收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高标准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20203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21303 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 GB/T 50085 喷灌工程规范SL 223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灌溉设计保证率 probability of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 在多年运行中,灌区用水量能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 灌溉渠道系统 irrigation canal system 由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及其渠系建筑组成的固定灌溉渠道网络。 灌溉管道系统 Irrigation pipe network 通过各级管道从水源把水送往田间的灌溉管道网络。 渠道防渗 seepage control of canal 减少渠道输水渗漏损失的工程措施。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 Design discharge of irrigation canal 设计典型年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灌溉流量,也称正常流量。 设计暴雨 Design storm 除涝或防洪规划设计中采用的相应于某一设计频率时段的暴雨量和典型雨型。 排水沟系统 Drainage system 由干沟、支沟、斗沟和农沟及其渠系建筑组成的固定排水网络。 排水沟设计流量 Design discharge of drainage ditch 满足农田排水标准排水沟需要通过的最大与最小流量。前者指排除设计暴雨产生的地面径流排水流量,又称设计排涝流量;后者指为达到地下水位控制标准需要排除地下水的排水流量,又称设计排渍流量。 一般要求 灌溉与排水工程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灌工程、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等。工程体系见附录A。 水源利用应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 灌排渠系建筑物应配套完善。 灌溉排水工程建设应充分兼顾渍涝潜育土壤改良、土地平整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灌溉排水工程建设范围一般指工程等别为IV等及以下的小型水源工程、灌溉流量1m3/s以下的渠道或管道、排涝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与灌排渠沟配套的渠系建筑物。 灌溉排水工程应根据需要设置安全警示牌或警示标志。 灌排系统布局 灌排系统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灌排兼顾、协调布局。宜利用既有灌排渠沟,根据满足田间灌排设计的需要,对渠沟布局做必要的改造、调整,确保旱能灌、涝(渍)能排; 因土地平整需新修灌排渠沟的,新修灌排渠沟布局应与土地平整田块布局相结合,原则上灌渠排沟宜采用分离布设; 渠道宜沿等高线布置在高处,排水沟布局应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抽排为辅; 末级固定灌排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