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复习的资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市政学复习的资料

第一章和第二章讲过的部分,不在此内容当中。 (4)世界城市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政府主导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城市的设置标准和行政建制受政府控制; 城市的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城市政府行政等级的影响。 城市的行政级别越高,能得到的投资和发展的机会就越大 。 城市的人口迁移和增长受政府控制; 城市化的资金积累受政府控制; 城市化发展速度受政府调控。 我国的城市化不论处于迅速发展时期,还是处于调整或停滞期,对于城市发展快慢进行调控的力量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 政府调控城市化速度的手段包括:调整设市标准; 调整国民经济计划和工业化发展模式; 调整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员流动政策; 调整劳动就业政策和粮食供给政策; 划定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 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我国的工业化起步很晚,而且发展重心集中在重工业领域。 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1958年1月,我国出台了第一部有关户籍管理的法律法规-?a?a《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部条例第一次明确将我国城乡居民划分为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的户籍;并规定农村人口迁入城市,首先必须获得城市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并需持有各种相关证明。 这部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开始对人口的流动和迁徙,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 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就此形成。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特征——将居民户口与公民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的公民权益直接捆绑到一起,不同的户籍享有不同的国民待遇 小城镇的独特作用: 城乡协调发展的“平衡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剂”; 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 3、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效应 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 1. 工业化起步晚,实行重工业优先政策; 2.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积极效应:立足于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 有利于维护城乡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生活稳定 有利于保障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有利于维护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秩序状态 有利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流动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冲击 城市化滞后的负面效应也十分明显 城市化滞后直接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城市化滞后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 城市化滞后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 城市化滞后限制了人口素质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与进步。 过度城市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无序流动,缺乏管理; 二是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 典型的国家: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乌拉圭 城市化不足(也称为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进程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差距拉大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 典型的国家—— 泰国、印度、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4 . 中国的城市化政策 (1) 中小城市优先发展政策的反思 20世纪50年代,自发式的城市化道路.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逆城市化”的浪潮 20世纪80年代,关于城市化的政策,存在着争议。 2007年10月,中国制定和颁布了新的《城乡规划法》。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建立起以大城市为龙头,中等城市为中心,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体系。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方针—— 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龙头----- 大城市能够产生较高的规模经济效应 大城市能够带来较高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大城市的发展可以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特大城市向现代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2 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优势 从行政层次看, 它是中间级别的行政中心, 是上下行政层 的中介。 从城市网络看,它是小城市向大城镇发展的中介环节, 如果没有中等城市, 大城市的辐射作用也很难得以有效传输。 从城市的发展过程看, 中等城市是农村和小城镇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中转地, 也是大城市承受外来人口压力的一个 缓冲地。 中等城市所具有的潜力或优势 ( 1 ) 有利于以中间带两头, 推动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 ( 2 ) 有利于加强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