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料】刑法篇ppt模版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资料】刑法篇ppt模版课件

刑 法 篇 (一)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一般可分为: 一般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表明犯罪活动客观外在表现的事实特征有: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 (三)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对自己的罪行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主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犯罪主体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刑事责任能力 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 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3、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杀人罪是否包括绑架罪中杀害被绑架的行为? 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是一种故意杀人行为,但这种故意杀人行为包含在绑架罪中。按照罪名理解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这种行为的,不能按照故意杀人罪承担刑事责任。2002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规定:“‘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实施了杀人、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才负刑事责任,绑架撕票的,不负刑事责任。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行为,依据刑法是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关于精神病人、酗酒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的犯罪  1、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 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 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2)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醉酒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主要是考虑到,醉酒的人并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且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导致醉酒的发生,完全有控制能力。 3、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由于他们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在接受教育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必然受到一定的局限,其辨认是非的能力比正常人要差,所以,法律规定对他们的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 犯罪主观方面 定义: 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表现为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分为疏忽大意的犯罪与过于自信的犯罪。 直接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必然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 间接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