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创业感悟:守业意味着耻辱.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业感悟:守业意味着耻辱

创业感悟:守业意味着耻辱   售逾10亿元、员工4000人、分支机构百余个……当你聆听拥有这些资源的“大老板”———名列上海工业企业50强、民营高科技企业20强的绿谷集团董事长吕松涛虔诚地探讨“创业”话题时,可能一开始会产生“矫情”的错觉。   但当你了解了一个刚满40岁的创业人17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之后,你才会顿悟:创业的内涵在他身上体现得是多么透彻。   最初的激情:再不创业就晚了   出生在安徽淮北平原的吕松涛自小聪慧,本科学的是管理学,考研时竟选择了难度较大的“自然辩证法”。个人的浓烈兴趣,令他的考研带有“创业”的味道,很多人望而却步的《高等数学》,他基本上是靠中学的底子自学的。   研究生还没毕业,1988年,吕松涛在经过长期的“量变式思考”和一个晚上辗转反侧的“质变式思考”之后,认定了这辈子的人生基调就是“创业”。篬着胆子四处借了3000元,他在研究生院内率先“下海”。   做技术转让、做买空卖空、搞汽车报警器委托加工。一番“激情”之后,缺少实际经验、更缺少经商资源的吕松涛成了那个年代大学生中少有的“负翁”。1989年研究生毕业那年,在第一次创业的“一张白纸”上,他带着6000元的“巨额”债务,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失败的经历和债务的困扰,足以浇灭一个人的所有热情。但就像许多最终成功的创业者一样,吕松涛拥有百折不挠的韧劲儿。   吕松涛至今清晰地记得在那个时候产生的、并一直萦绕心头的一个激荡不已的念头:再不创业就晚了。   他坚信:对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早些迈出第一步。   吕松涛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把债务压力化作继续创业的巨大动力,压力就全没有了。最起码得早日挣钱,早日还上朋友们的血汗钱,这是一个创业者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第一桶金:来自理性的路径选择   失败与挫折让试图搏击大海的吕松涛首先想到了积累见识,特别是学到对复杂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具体行动方案的策划与落实这些硬功夫。   他选择了适当的充电和缓冲。他来到了内地一家管理规范的大型国有企业,学习和观察其复杂的战略规划和管理流程。   厂里把他安排在令很多人羡慕的“经济管理研究所”里。但为了在大企业的熔炉中真正“百炼成钢”,为创业积攒本钱,他主动要求下到最基层的班组,从生产管理的第一道流程开始学起……两年之后,尽管上一轮的债务还没有还清,志在独立创业的吕松涛觉得心里的底气慢慢足了。此时正逢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之时,吕松涛没有再等待,靠着同事们的慷慨解囊,他凑齐了路费。   在十多个适合创业的大城市进行一番详细的调研之后,他最终选择了对他来说机会较多、创业成本相对较低的珠海,盘下了朋友低价出让的4个铺位的大排档。   吕松涛坦言:实际上那时的他面临的是一种“进退两难”的“绝境”。退,不可能,因为已经给单位打了辞职报告,别人想进还进不了的好部门和安稳岗位没有了;进,资产还是“负数”,容不得再次折腾。正巧那时他爱人怀孕,生活的压力更大了,现实要求他只能成功,不能再失败。   他最喜爱的自然辩证法,给了他面临绝境时的冷静。   结果验证了他的判断和选择是正确的。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的旺盛的人气,让他经营的大排档很快扩张为体面一些的店铺,原来冷清的路段也逐渐成了后来经营者们眼中的抢手货。   吕松涛没有沉醉在一名成功小业主的欣喜中,而是很快将他并不擅长管理的饭店的经营权转给了别人。      宝贵的第一桶金,让他的雄心真正开始变成了现实。   创业激情让他再次驱散新的苦闷与彷徨   以创立“实业”为最大追求,让身处经济泡沫之中的吕松涛拥有了比较清醒的头脑和理智。他知道炒作是创业的天敌,终归不会长久。1994年,满怀一腔激情和梦想的吕松涛踏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土———上海,正式成立上海绿谷公司,开始新一轮的搏击。   全新的选择让吕松涛重新面对一切从零开始的创业态势———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行当、无法定位的创业方向,使得他无法制定远大发展战略,只是此刻,他的兜里略多了些钞票。   在随后的两年里,靠着在各界广交朋友、靠着在上海滩打拼和探索的勇气,绿谷在房地产、食品、药品、电脑等行业中广泛投资,甚至涉足石油、钢铁贸易,但残酷的现实证明“每一条蛇都会咬人”。   盲目的、多少有些急于求成的“做大”,不会带来丰硕的果实。由于缺乏战略规划,投资分散,没有聚焦,对每一个行业都理解肤浅,吕松涛又一次面临绝境。最高峰时,绿谷公司欠债8800万。残酷的现实令当初慷慨解囊的许多朋友,对绿谷、对吕松涛从“高度信任”变为“高度怀疑”。四处是讨债的手,真正是“四面楚歌”。雪上加霜的是,1996年的春节,公司连工资也发不出来,直接导致本来凝成一体的创业团队因此分裂,超过一半的人脱离绿谷另谋生路,留下来的人,脑子里也难免存在“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在绿谷公司,除了吕松涛本人之外,几乎没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