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沿海地区棉花生产现状与对策分析
沿海地区棉花生产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镇地处沿海,常年种植棉花6万hm2左右,在长期的棉花生产实践中我镇棉农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生产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为制约我镇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影响了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我镇棉花生产的现状
1.生产基础不牢
大部分棉田基础设施仍然是20世纪70、80年代的产物,排灌能力不能抵御特大洪涝灾害,棉花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改变,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棉花产量损失较大。
2.土壤肥力下降
大多数棉田土壤几乎不用有机肥,没有压青绿肥,全部使用化肥,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5%左右下降至现在的1.0%左右。从近几年我镇的土壤化验结果看,土壤普遍缺硼,缺磷,养分失调;土壤板结、质地变差,用地与养地不能有机结合,耕地地力下降。
3.老棉区重茬产量低
大部分田块年年连作,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增加,枯、黄萎病混生、一旦遇到适宜发病条件容易蔓延大爆发。产量现状:2005年—2010年全镇6年平均籽棉产量184 kg/亩,其中2007年159.5 kg/亩,2010年216 kg/亩。2011年预估产量只有100 kg/亩。
4.品种多、乱、杂
自从种子市场放开,统一供种已成为历史,每一个种子门市经营渠道多样化,为求效益品种五花八门。农民买棉种专听个体宣传,而对省市推广高品质棉不闻不问,还有的农户为了保险起见,买几个品种,导致纤维品质不一致,鱼目混珠,高品质的棉花也卖不到高价格,严重影响了我地棉花的品质,也给棉花纺织行业带来市场危机。
5.栽培技术难配套
由于杂交棉种经营高度市场化,配套技术宣传商业广告化,对部分棉农种植产生了误导,栽培技术应用形成了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偏低。近几年,全镇棉花密度连年调减。好多棉农认为杂交棉密度越稀越好,认为桃子大了,密度低一点也能高产,再加上一些种子销售商误导宣传,过分强调省工稀植,致使密度连年调减,其不利因素:抗灾能力减弱,灾后群体补偿能力差,抗灾的回旋余地小,大灾容易造成大减产。
(2)氮磷钾肥施用不平衡。重氮肥轻磷钾肥,全镇大面???调查:棉田亩施用纯氮超过20kg,磷肥施用量只有3.6kg左右,同时为图省工有相当一部分是撒施,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另由于长期不用有机肥,导致土壤板结、质地变差,耕地地力下降
(3)不整枝。好多棉农认为杂交棉省工省事,栽培管理简化,因此不整枝抹芽,也不去除叶枝,任其生长,甚至超过主茎高度,疯长赘芽重生,棉田不清爽,个体、群体质量不高,通风透光差,脱落率高,烂铃多。
(4)轻化控。以前常规棉种植,全程化调是培育棉花高光效株型高质量群体的一项创新技术,是沿海棉花高产栽培的成功经验和关键措施,推动了棉花由中产向高产的跨越。杂交棉普及后,棉花全程化控技术应用弱化,部分棉农不愿意化控,果枝节间过长,叶片肥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形成了架子好看桃子少产量低的格局。
(5)重抗虫轻防虫。由于近几年来大力推广抗虫棉,棉田用于防治棉铃虫的药剂大为减少,加上近年来为提高棉田综合效益,推广棉花—西瓜/香瓜立体种植,该种植模式在其共生期盲蝽象、红蜘蛛等次要害虫明显上升,斜纹夜蛾害虫上升,成为主要害虫,而在防治棉铃虫的同时又易忽视盲蝽象、红蜘蛛、蓟马等害虫的及时防治。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棉田秋桃看上去较大但铃内发育不充实,最后未能形成理想产量。
二、对策分析
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利用农闲季节清理河、沟、渠,建立好水系,做到田间一套墒、一条垅和沟、河、闸、站要相配套,保证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
2.优化布局、选用良种
坚持因地制宜,进一步调整棉田布局,实现产业化生产,病重田块实行水旱轮作或换茬。推广高品质棉:如盐抗杂3、科棉3号等,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做好棉花良种补贴政策工作,改变品种多、乱、杂的状况。
3.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以全苗、早苗、壮苗提高成苗率为目标,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4.合理密植﹑均衡生长
合理安排栽植方式和密度。采用宽窄行种植,密度因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栽培方式而不同。一般麦套移栽杂交棉密度27000株/hm2左右,基础肥力和施肥水平高、茬口组合大、株型紧凑,结铃性强的品种密度可适当加大,反之则密度可适当降低。
5.适时化调、协调生长
杂交抗虫棉生长势强,搞好化调尤为重要,特别要加强中期化调,建立高光效群体,发挥产量潜力。做到因苗(情)、因天(情)、因时制宜,勤调、轻调、主动调、多次调、系统调。一般长势旺的、肥力高的、密度高的、雨水多的年份要早、勤、重控,反之,长势一般的、干旱年份、密度小的、用量小,次数要少,迟化控。在壮苗早发的前提下,一般蕾期每亩1~1.5g/亩,初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