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音乐中女性形象.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舒曼音乐中女性形象

舒曼音乐中女性形象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德国浪漫派作曲家舒曼音乐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阐释了舒曼音乐不仅仅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战士+诗人”的形象,还有更丰富的内涵,从而对舒曼音乐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拓展。文章通过对德国浪漫派作曲家舒曼音乐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阐释了舒曼音乐不仅仅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战士+诗人”的形象,还有更丰富的内涵,从而对舒曼音乐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拓展。   【关键词】舒曼 女性形象 克拉拉   19世纪初叶,浪漫主义音乐思潮遍及整个欧洲大陆,标题音乐也在这一时期繁荣起来,许多作曲家以其他艺术作品,如文学、诗歌、绘画、雕刻等作为音乐的标题性基础,甚至用文字写出作品的标题内容和文学构思。提到标题性音乐,人们大多会想到柏辽兹和李斯特,而对舒曼音乐中标题性的关注相对少一点,事实上,舒曼写了许多标题性音乐。人们对舒曼的评价是“诗人+战士”,在谈到舒曼的音乐评论时,一般都会提到所有的“大卫同盟盟友”,但在分析舒曼的音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一般只提到弗洛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两个人物形象,只有个别人提到克拉拉·舒曼。毫无疑问,约瑟比乌斯和弗洛列斯坦确实代表舒曼内心世界的两个主要侧面。但是,舒曼的内心世界却更为丰富,舒曼音乐评论中的“大卫同盟”与舒曼音乐作品中的“大卫同盟”其实是同一个“大卫同盟”。在舒曼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同样也能发现,舒曼的音乐中同时也有“克拉拉”这样温柔、灵巧、热情而坚强的女郎形象。众所周知,克拉拉·舒曼是舒曼的亲密爱人,也是舒曼音乐的第一诠释者,克拉拉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钢琴演奏家,舒曼的很多作品都是由她来首演的。所以,克拉拉在舒曼的音乐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员。因此,揭示这些鲜为人们注意的形象,也不失为对舒曼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下面,笔者将从舒曼的4个典型作品中的典型音乐介绍舒曼音乐中的女性形象。4个作品分别是《蝴蝶》《克里斯蒂安娜》《狂欢节》和《a小调钢琴协奏曲》。   1.《蝴蝶》   舒曼的《蝴蝶》是根据德国作家让·保尔(Jean Paul 1763—1825年,用路德维克·勃尔尼的说法,这是一个敌视贵族阶层的“贫民”诗人)①的小说《孩提年代》(1804—1805年,亦译《少不更事的年代》)构思的。整个作品以一个假面舞会作为背景,其中有对于各个人物和场景的描写:最后“哥哥”走了,把幸福留给了“弟弟和心爱的姑娘”。听着作品就仿佛让人看见了这一系列场景,并清楚地体现着音乐形象和文学构思之间的密切关系。所谓“蝴蝶”的形象属于舒曼的创意,具有双重的象征寓意。从动态上说,它象征一种真挚的感情,一种内心深处的激动的颤抖,犹如蝴蝶翅膀的抖动。书中有一句话,可作为对这一象征的注解:“人们,我爱你们。爱到痛苦的地步”。从故事情节上说,它意味着哥哥最后越走越远,就像蝴蝶越飞越远,终于消失了踪影。最后,钟声敲了六下,象征着早晨6点钟的钟声响了,而这正是彻夜的舞会结束的时刻。音乐里的少女“维娜”,就是少女时代的克拉拉。   第九段是代表“维娜”也就是克拉拉的形象(图1)。   这段音乐的文字标题是“愤怒”,其实是“姑娘”在撒娇,“愤怒”是“姑娘”娇嗔的表现。一种急速旋转的舞蹈,起伏不定的旋律、多变的节奏,具有不太强烈的、自由放任的意味,却始终与稳定的调性相结合。除了中间一个离调终止,调性基本稳定在降b小调上,似乎“姑娘”的性格也并非刁钻古怪而不可捉摸。   2.《克里斯蒂安娜》   这首曲子是以乐队队长克里斯勒的名字命名的,舒曼所以要写这首作品,正因为克里斯勒的音乐见地与舒曼的某些观点有相似之处,其实质是都在表达着作者自己的音乐感受和性格特征。   按李斯特的看法,舒曼的《克莱斯蒂安娜》是对霍夫曼原小说中这一神奇人物形象的补充,而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主要是舒曼性格的特征和他的内心感受,无从了解克里斯勒的音乐见地,就在读完霍夫曼的原著后,我们想从音乐中寻找他的见解也是徒劳。这样的标题仅说明了创作的契机,表明了作者和克里斯勒性格的共性,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毫无疑问,舒曼的文章也带有霍夫曼的某些特征,在“大卫同盟盟友”对音乐高谈阔论的总的氛围中,特别是在耽于幻想、狂热而爱讽刺的弗洛列斯坦的论断中,都可以令人感到这些特征,而和霍夫曼不同,带有一种舒曼所特有的、富于诗意的、即兴式的自由奔放的笔调,杂糅着许多形象和隐喻。   第一段,音型华丽,采用跨小节连线,使用装饰性的和弦。旋律在低声部,是颂歌式的,很有力量,旋律在D大调,和声在d小调,听上去有一种特殊的、刚柔相济的中性效果(图2)。   中部是3个独立乐句,旋律在联合音调的骨架音上。谷形旋律型,属力度保持型,显得有力量,有韧性。三连音加切分节奏形成连续的重音,显得坚强而富有生气。   第四段,旋律是条带式的,加华彩,非常美,节奏特别活,整齐而不呆板,在节奏密集的地方加花,这种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