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动画传播美学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游记》动画传播美学思考

《西游记》动画传播美学思考   摘 要:在根据古代小说改编和新编的动画影视作品中,和《西游记》相关的作品最多、最成功。从解释学、接受美学的维度看,小说《西游记》在改编和新编成动画片时,因为小说语言转换成动画画面、原著文本的历史视野和导演们的当代视野的融合、观众的期待视野对创作和欣赏的作用,使得动画作品和原著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忠实于原著的改编作品都尽量保留原著的情节、人物形象,通过作品传播古代文化,给人以教益。新编类型的作品,更关注娱乐性、趣味性,以搞笑为能事,但也能激起观众对原著的兴趣和重新认识。   关键词:《西游记》;改编;新编;美学思考   作者简介:齐学东,男,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美学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古代小说的动画片传播研究”,项目编号:JA10331S   中图???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5-0142-07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运用“视觉暂留”原理,使影视艺术迅速发展,在当代取代文学成为艺术的中心,人们也从习惯于文学文本的阅读转到影视艺术“读图式”的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名著因为影视艺术的出现得到了空前的“再传播”机遇,成为影视艺术热炒的材料。在各种根据古代小说改编和新编的影视作品中,文学文本的接受和阐释问题常引起争论。《西游记》的动画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从文学到影像的深刻变化。   一、间接的文字和直观的动画   文学的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模糊、不确定等特点,是间接的材料,读者不能直接从中得到文学形象,文学形象的生成是读者想象的结果,在文学阅读中读者通过想象在各自心中生成了不同的文学形象。从英格尔顿到伊瑟尔,都试图揭示文学文本和读者之间复杂的关系。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存在许多“空白”或“未定点”,“只有在读者阅读这一‘具体化’活动中,这些‘空白’才能得到填补”[1](译者前言,P2)。很显然,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中,读者成为和文本一样重要的一环,每个人的文化教育背景、阅读经验甚至心情等偶然性因素??会影响到阅读效果。《西游记》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其中的人物是魔幻化的,虽然作者对他们形象的描写一般都依据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物象来描绘,但其形象的完成却是读者阅读的结果。比如孙悟空被描写为“毛脸雷公”,雷公的形象读者并没有确定的可以参照的对象,遍布各地神庙里的雷公形象各不相同,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后在脑海里生成的形象是不一样的。再比如猪八戒的形象:“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2](P221)这个形象既有人的模样又有猪的模样,但每个读者想象中的猪八戒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众多神仙妖怪的形象,天宫、龙宫、地府三界的场景,各路神仙、妖怪神奇的兵器法术在每个读者脑海里都各不相同。   而影视形象一经产生,就是直观可感毫无歧义的,观众一般不会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并生成新的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动画片和真人演出的影视作品不完全一样,具有虚构性,可以演绎现实生活没有的情境,但其形象也是直观的、不能再进行想象的形象。影视制作者在改编或者根据原文学文本新编影视片时,要将文学间接性的语言变为影视艺术直观的画面,将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或“未定点”填补出来。在1964年拍摄的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导演万籁鸣、人物造型师张光宇等人在动画人物的造型设计中,不仅根据小说的描写,还从古代画像石、壁画、民间戏曲脸谱等艺术中吸收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尤其吸收了京剧脸谱的样式,设计了孙悟空形象,通过简化达到视觉美感,又不失猴子的特点。在孙悟空的动作设计上,也吸收了京剧表演艺术的特点:“设计者用跑、蹦、窜、跳、挠痒等动作来展现它的‘猴性’;用高难度、高速度、千变万化的动作来体现它的‘神性’;用对小猴的关心爱护、与天马的亲密无间、对下属的和蔼可亲来表现它的‘人性’。”[3]《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形象,显然和原著并不完全一致,但被大多数观众认可、接受。此外,天宫、龙宫、阎罗殿这些都是非现实的,无可考证的建筑。《大闹天宫》吸收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年画、戏曲等艺术的丰富材料。如天宫建筑的造型和明皇宫(今故宫)的造型相似,蟠桃园依据江南园林的造型而绘制。这些场景设计在将文学描写转化为视觉形象时,虽不能尽显其风采,但亦能表现出天宫浮华奢侈的环境。《大闹天宫》的视觉形象,是万籁鸣等人创造出来的,他们既结合对原著的理解,借鉴了历代以来的人物肖像、建筑设计等艺术形象,又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经验等主观能动的创造力。西游题材的动画片创作者不仅和普通读者一样,在阅读《西游记》后头脑中产生各自不同的西游人物形象,并生成自己对《西游记》主旨意义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